劳动节里依然劳动的人最美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肖民
又过五一劳动节。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节日,因为囊括了全世界的劳动者。
劳动节,我们放假,不用劳动,这是因为对辛勤劳动的尊重。这也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春暖花开,叶绿风轻。很多人会在这个节日举家外出,赏大好春光,看大好河山。
农民是劳动者,他们在这个也同样是属于他们的节日里,不会休息,因为这正是春种和春管的关键时期。他们用劳动来诠释着劳动的价值和作用。
笔者堂弟的儿子发过来一些视频和照片,是全家人种花生的场景,场景中的劳作者上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下有刚过十岁的孩子,连几岁的孩子也蹲在地头,看众人劳作。笔者回了以下这句话:“劳动场景,是最美的场景。”
笔者小时在农村长大,房子低矮,夏季能躲酷暑的地方,是河边那些老柳树下——知了在嘶哑地叫着,依然是热得六神无主。中午时节,在地里劳作的大人们回来了,他们在河里洗把脸,坐在老柳树下,纷纷感叹:真凉快。当时的笔者对大人们的这种感叹,心里很是不解:明明是热得受不了,哪来的凉快?
长大了,才明白大人们当时所说的凉快——饿了才知道什么是饭香,热了才知道什么是凉快,累了才知道什么是休息。一日三餐外加各种零食肚子没空装下更多食物的人,真不知道什么叫饭香;一年四季待在冬有暖气、夏有凉风的室内的人,真不知道什么是凉快;一生终老几乎没劳累过的人,真不知道什么是休息。
因为这一原因,笔者对劳动之后休息的场景,很是心动。这种场景,农村常见,累了便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即便是在繁华的城市,这种场景也能看到——笔者上班的路上,时常看见环卫工人在马路边随便找个不妨碍别人的地方,坐着休息甚至直接睡着了。为了城市的干净,这些人每天起得很早;当人们走上街头时,他们已经又累又困。
笔者很尊重这些坚持劳动的人。小时候,笔者便知道不干活没饭吃的道理。劳动是让自己和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前提,简言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然,总会有人不用劳动,靠父母甚至更上辈的财产也能衣食无忧,但这毕竟是少数。
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给笔者以刺痛。有一青年,婚后只知道玩游戏,啥工作也不干,妻子劝他,他便恶言相向。最近,这位青年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要求与妻子离婚。在法庭调解过程中,有人问这位青年:不挣钱怎么生活?这位家庭条件优裕的青年说:“我爹不死,我就饿不着。”
这些年来,笔者见过农村游手好闲的人,见过城市街头只知吃喝玩乐的人。看着这些人,笔者这么想: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去劳动,便放弃了自己作为人的基本价值,不管是四处寻食者,还是家有万贯者。
我们的先人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ー女不织,或受之寒。以前生产力低下,四海无闲田,全民皆劳作,还有人受饥寒。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先人的这句话:少了一个男人的耕作,便会有一个人或多个人吃不饱;少了一个妇女的纺织,便会有一个人或多个人穿不暖。
笔者小时候,全村几乎是没有闲人的,男人田间劳作,妇女做饭看孩子喂猪,小孩子挖野菜拾烧火草。现在笔者回村,看到并听说了一些啥也不愿干的青年,他们的父母尚还不算老,田间劳作加外出打工,可以让一家人免于饥寒甚至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人鄙视了劳动的价值和作用——他们不再把劳动看作人生之必须,尤其是一些不用劳动便有衣有食的人。
其实,这些人恰恰最不该忽略的是,劳动能给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
新闻推荐
近期,一部名为《吴承恩捉妖记》的冒险奇幻历史小说面世,该作品首度连载便引发千万读者火爆催更,并斩获了年度微博原创长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