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 暨泰山学者论坛主题演讲

济宁日报 2019-04-25 11:14 大字

2019年4月13日至14日,“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暨泰山学者论坛在孔子研究院举行。本次研讨会举行了主题演讲,分上下两个半场进行。上半场主题演讲由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孔子研究院教授、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光胜主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李守奎,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徐义华先后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概说》《楚文字的前世和今生》《<论语>遽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辨证——兼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的释读》《先秦天命观中天(帝)地位的演变》为题发表演讲。

李均明在演讲中,首先说明了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的具体发掘过程以及堆积层次,介绍了这次发掘共出土简牍6859枚,主要是东汉和帝至安帝期间物,质材为竹、木。其中木质简牍保存相对好些,竹简质量则稍差。由于井窖内污染物较多,简牍字迹磨损腐蚀相对严重。他指出,简牍形制多样,常见者有简、牍、楬、檄、封检等,大多与西汉简所见相同,其中也有些颇具特色,如合檄及两行简即是;并详细介绍了对“五一简”中的合檄及两行简的整理与研究。他认为,“五一简”内容很丰富,更多的内容尚待进一步的整理与研究。

李守奎在演讲中指出,楚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文字,使用的是什么文字,目前还不能确定。从目前所见的材料来看,楚国有一段很长的传说时代,历史文献中留下一些扑朔迷离的记载,显示出传说的特征。到了商末周初,从鬻熊开始,楚国的世系清晰了,历史记载也丰富了,应该已经有了成文史。他认为,楚文字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楚文字其实发现得很早,宋代的赵明诚就明确指出楚王酓章镈是楚器,上面的文字自然就是我们所说的楚文字。并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楚文字综合整理与楚文字学的构建”针对楚文字研究要实现的目标等有关情况。

廖名春在演讲中,对《论语》蘧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作了辩证,并对“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的释读作了论述。他认为,

《论语·宪问》篇“君子道者三”章的“无能”与上“蘧伯玉使人”章的“未能”含义相同,“能”也非能愿动词,当读为“耐”。使者所谓“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既非谦辞,说蘧伯玉“想减少过错却还没能做到”;也非其对蘧伯玉的非议,言其过多而无能。而是说蘧伯玉“喜欢舍弃他的过错”,在喜欢改过,勇于改过上,无人能及,没有谁赶得上。“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亦非谦辞,孔子是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件事“我无能焉”,没有人比得上我。

徐义华在演讲中,系统梳理并剖析了天命观从商周到秦汉的演变,认为天命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考命题之一,也是学界持久关注的问题。关于天命观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他分析了天命观在夏、商、春秋之际、战国之际所呈现出的特点,认为春秋之际,王纲解纽,天子失去了控制诸侯的能力,天命观出现了上天与霸主的关系;战国之际,周天子权威彻底丧失。政治规则由原来的依德与礼,变成取决于实力的较量。由此,天命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生出许多流派。不同时期的天命观为当时的战国政治形势提供了合理性的解释与施政理论基础。

下半场主题演讲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田旭东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乐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汤勤福,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宁镇疆等先后以《李学勤先生与简帛学》《宋真宗“封禅涤耻”说质疑——试论真宗朝统治危机与天书降临、东封西祀之关系》《从<夏鼐日记>等资料看五十年代的一个学术公案》《清华简<摄命>“亡承朕乡”句解——兼说师询簋铭文相关文句的断读和理解问题》为题发表演讲。

刘乐贤在演讲中首先提出,简帛学在李学勤的学术体系中占有甚为重要的地位,李先生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等重要学术主张,与简帛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从李先生简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了李先生在简帛研究领域所做的重要工作以及取得的非凡成就。刘乐贤表示,李先生一生治学,以探究和重新评估中国古代文明为己任。为了完成其重新评估中国古代文明的任务,李先生在研究简帛时不仅重点突出,而且也特别注重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李先生对战国秦汉简帛的各个方面都作过研究,但关注的重点明显是在简帛书籍特别是其中的六艺、诸子两类书籍上面,对秦汉法律文献也多有讨论。李先生研究简帛的方法则是力求对简帛材料作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

汤勤福在演讲中提出,透过真宗“崇道”假象,可以看出宋真宗为了摆脱自身权威受到损害、统治合法性受到挑战的危机,为了传承帝位的合法性而导演了天书下降,道教则是被真宗利用来宣示自己正统性、合法性、权威性的工具,并非道教“主动”渗透到国家礼仪大典之中去的。他认为,太宗真宗与神对话、交接,开启了宋代帝王装神弄鬼一途,以伪造天书、东封西祀、与神对话等手法,证明自己“代天行道”,来解决统治合法性或政治危机等问题,明显地偏离了正确的应有的施政轨道。真宗东封西祀还涉及到建造京师道教两宫问题,这一过程中宋政府挥霍民财,使国家深陷于政治、经济危机之中。

刘国忠的演讲主要是通过《夏鼐日记》等资料还原陈梦家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为右派的历史。根据《夏鼐日记》等资料,1957年整风运动期间,陈梦家先生批评考古所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并认为“文字改革应该慎重”,后被说成是“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和“反对文字改革”,很快,右派分子的帽子便扣在了头上。他认为,陈梦家先生在古文字界有着堪称独到的造诣和成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陈梦家著作集》,使我们不仅有机会重温陈先生的各种论着,而且看到若干以前未经刊布的遗作。《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等著作,尽管成书于半个世纪前,但就深度、广度和高度来说,仍然是后无来者,没有类似的书籍可以取代。

宁镇疆在演讲中分析了清华简《摄命》篇首载王对伯摄的训告“亡承朕乡”。通过对《师兑簋》铭文、《中山王方壶》铭文、《冶仲考父壶》铭文、清华简、《诗经》、《左传》等文献材料的探究,他认为,清华简《摄命》的“亡承朕乡”之“乡”,不当理解为有“过去”义的“往”、“昔”,而实当读为乡祭、乡祀之乡(享)。“朕乡”实即“朕享”,所谓“亡承朕乡”就是周王在册命之始语带忧患地说他无以承受社稷之重,以凸显册命伯摄的必要性。由《摄命》的“亡承朕乡”,可知师询簋的“亡承于先王乡”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传统上,师询簋此处断句以“乡”字属下,并读为“过去”义的“向”,显然是不正确的。

通讯员宋振中华静静

宫长为致辞

卜宪群致辞

杨朝明致辞

新闻推荐

“网红书店”,内涵要配得上颜值

近年来,很多“网红书店”以高颜值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但在大批走进“网红书店”的人眼中,书不是重点,拍照才是:找角度,摆POSE,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