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是最好的“处方”
高怀军
医患之间横亘着一道沟壑,沟壑上缺失一座牢固的桥梁——信任。而构筑这座信任桥梁的关键材料就是换位思考。互泼冷水,只能加剧冰冷;互相温暖,才有穿透一切的力量。
每天游走于健康与疾患之间,体会生与死的无常,体会职业的精彩与无奈,让医生这个群体格外与众不同。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等待他们的,就是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不可预知的职业风险。这也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群体。
这些年来,我们太习惯于给某某行业贴上污名化的标签了。医生、教师、城管、交警……我们好像看谁都不顺眼,随随便便就可以给一个群体贴上“丑陋”的标签,做医生的抱怨教师,做教师的抱怨交警,做交警的抱怨城管……这种“被害妄想症”不仅冰封了自己的内心,还伤害了他人的热诚。任由这种情绪肆虐,社会只能真的沦为冰冷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情绪,容易造就互为伤害的循环漩涡。中国社会确实太大了,社会群体的人员复杂,要想保证一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谨守职业道德,也许不太现实;但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毁三观”行为,污名化整个群体,得出“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偏执结论。事实上,只要抛开成见,就不难发现医生的不易:坐诊一坐一天,上厕所都得小步快跑;动手术成功了患者千恩万谢,失败了可能挨骂甚至挨揍;面对急诊,24小时待命……真实有序的社会背后,站立着一个又一个忠于职守的善良的人;正是每一个敬业爱岗的个体,支撑起国家与社会的高楼大厦。
善良与善意,需要互相律动;社会温情,也需要有人率先释放。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不该时时带着受害者的情绪去审视周遭,看待他人。成熟的社会心态,应该对人性的善有积极乐观的期待,对人性的恶有清醒客观的认知;不会为了一个人的善举就想当然地认为“人人皆尧舜”,也不会为了一个人的恶行就一竹篙打翻整船人,污名化一个群体。
化解医患纠纷,呼唤医改加快推进,用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用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但医改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客观上也要求医患双方多一份理性,多一些温情;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即使有相应制度设计的地方,仍然是只有人性的光辉才能照遍每个角落,仍然需要各自多一点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最好“处方”,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惟有真诚,才有信任;惟有理解,才有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想别人如何待你,首先就要如何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多体谅对方难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能这样,看问题就能客观公正,对别人就不会苛求强求。(G)(2)
新闻推荐
滥用“属地管理”有哪些具体表现,会造成何种影响,如何整改?记者就此采访省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 厘清权责边界 杜绝责任“甩锅” 对话人:省人大代表 刘雨薇 安徽大学
记者:滥用“属地管理”有哪些具体表现?刘雨薇:“属地管理”原则的初衷是为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