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劣质安全帽,清除“大堤”上的“蚁穴”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花宇
近日,“安全帽一碰就碎”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建筑工人手持两个安全帽碰撞后,其中一个安全帽的顶部直接被砸碎。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对此指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由规章制度执行的整体刚性决定,而是往往由于某个环节的违章操作而酿成大祸。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对“万无一失”的嘲讽,也都是对“一失万无”的验证。一旦有人佩戴这样的安全帽遭遇坠物,它就是最直接的事故原因,由保护人的“盔甲”变为杀人的“凶器”。安全帽价格低廉,企业落实进场佩戴制度难度也不高,但就是这样一条最基本、最实用的防线,却以“一碰就碎”这样直观而触目惊心的方式,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说它是安全“大堤”上的“蚁穴”,一点不为过。之前发生的一些相关事故,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安全帽对于工人,就是防弹衣对于士兵、安全带对于司机,关键时刻是要靠它们保命的。不合格安全帽能够被生产出来、流通起来并发放到工人手上,生产者、销售者、施工方乃至监管者都难逃干系。安全帽“一碰就碎”,说明这些人的人格也是“一碰就碎”,它体现的不是质量问题而是良心问题。鉴于主观上的恶意、后果上的严重,有关部门应抓住这条线索一查到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佩戴劣质安全帽就是一项明确的隐患违章,如果一个工地上有300名工人佩戴了这样的劣质安全帽,那29起轻伤或故障和一起重伤、死亡事故的发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了。当务之急,是要亡羊补牢,全面摸排使用中和流通中的安全帽的质量,坚决将同样的隐患排除。另一方面,也要举一反三,反思在安全生产的“大堤”上,还有多少类似的“蚁穴”正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应急管理部门要防微杜渐,有必要对安全绳、脚手架、防护口罩等产品加强抽查,将类似的隐患风险排除。
生产销售劣质安全帽,即便后果非常严重,但还是有人不惜火中取栗。或许这样一个小故事能够给我们启示:二战期间,某国空军的降落伞合格率达到99.9%,但生产商却不愿为实现100%合格付出更多成本了。为了迫使生产商实现100%合格率,军方要求降落伞出厂时由生产商老板亲自试跳。新的质检方法实施后,降落伞的合格率立刻变成了100%。安全帽和降落伞都是挽救生命、必须100%合格的产品,可以借鉴相似的质量管理手段,目的都是要让生产者明确:一旦产品质量不合格,就会面临极其严重的后果,而且绝对没有侥幸逃脱惩罚的机会。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原则,我们就完全有能力把安全帽这样一件并不复杂的产品管理好。有关部门可尝试通过提高生产准入门槛、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力度、定点销售等方式,把安全帽的质量从根本上抓好。无论付出多大的管理成本,只要可以在危急时刻挽回宝贵的生命,那都是完全值得的。
新闻推荐
近日的一个晚上,花津桥桥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撞上了桥头路灯杆,将一男子卷到了车裆下,男子痛苦地呼喊:“救命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