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谁在勾兑着“安检扣押物品”的生意?

南国早报 2019-04-19 16:18 大字

辛辣点评

□江苏邓海建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微信群中有人公开售卖安检查扣物品。根据一些微信截图显示,这些物品基本为大瓶的防晒喷雾,售卖者称来自机场、火车站,其中有一些箱子上明确标注了“北京南站”字样,同时卖家还提供《暂存危险物品通知书》来证明物品来源的可靠性。(据央广网4月18日报道)

有编号、有公章、有通知书,乃至事发后还有回收处置公司主动出来揽责——这个几乎板上钉钉的灰黑产业链,好像完美回答了“我们被查扣的物品去哪儿了”这个历史性的问题。

此事引发舆论哗然之后,北京德安亿达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发出声明称,该公司与北京部分火车站签署了协议,负责对进站旅客被查扣的各类违禁物品及限量携带物品进行专业的回收处置销毁。4月9日,公司核查发现,仓库看管人员王某某私自拿取部分物品并对外售卖。公司已对该人私自拿取的物品进行了收缴,并对王某某进行了开除处理。

揪出了内鬼,故事却没有终结。几个疑问接踵而至:第一,北京德安亿达公司仅仅回应了“部分火车站”安检查扣品违规流落出来的悬疑,那么,疑似机场的查扣品究竟是真是假?第二,除了微信群售卖,在闲鱼、58同城等二手平台,类似的“安检查扣品”照样存在,它们是从哪来的呢?

更大的问题当然在于查扣与处置流程的公正与透明。比如查扣物品登记造册并监督去处了吗?比如回收公司对查扣物品可以完全自说自话吗?这个灰黑产业链,暴露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贪欲,而是整个程序的失守。查扣品都明码标价转手了,回收公司不知道、车站机场不知情,要不是公众出来喊一嗓子,后续监督就可以装睡不醒?

安全检查不是坐地生财的生意。被查扣物品就算要销毁,也该有个溯源体系;就算可回收,收益也该是个公益账、明白账。车站机场的安检扣押物品最终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当然应该是“谁扣押谁解释”。至于社交或电商平台上的这些海量疑似违规品,如此法外之地的做派,岂不是明晃晃给监管部门将了一军?只是希望解释也好、作为也罢,不能总是跟在舆情屁股后面被动转悠。

新闻推荐

一把老茶壶

□江苏刘干我家有把霜气横秋的紫砂茶壶,是1949年春天,祖父在南方打长工路过宜兴,花了三块铜板换的。听说要建立新中国了,祖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