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买了保健品想退货 老人反遭二次诈骗

南国今报 2019-04-19 16:01 大字

万花筒

被哄骗买了20万元保健品,老人正焦虑没达到保健效果时,欣喜地接到“响应国家政策上门退款”的来电,并被“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接去办理手续,按要求交纳3万到5万元“保证金”后,等来的却不是退款而是对方“失联”。4月18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了解到,多名购买保健品的老人近期又遭遇二次诈骗。

遭遇:想退款退货先交保证金

花费了20万元买保健品,却没有获得销售人员宣称的效果。年过七旬的王老先生正焦虑时,于去年11月一天上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问他是不是买过保健品。还说,老人曾经购买的那些保健品大部分都没有任何作用,国家正在管控查处这事,他们现在响应政策,要上门给老人退款。

王老先生一听很欣喜,便告知了自己家的地址。

之后,“工作人员”就上门了,声称“领导”正在附近一家酒店开会,开车将王老先生接到那家酒店。在那里,王老先生见到了“国家健康管理中心领导”。“领导”向他讲解相关“政策”,承诺退还他购买保健品的钱款,但“如果您要排到第一拨退款人员里,就必须先交纳3万元保证金”。“领导”还强调只能交纳现金。

王老先生着急把买保健品的钱拿回来,就在对方的陪同下,去银行取出3万元现金,交给了“领导”。对方承诺,几个工作日之后就会退还购买保健品的钱款,并给了他一张“国家健康管理中心某某收到3万元”的手写收条,上面没有印盖公章。

次日王老先生给“工作人员”打电话,但对方一直关机。王老先生方觉被骗,急忙报了警。

圈套:保健品卖不掉骗老客户“退款”

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李某和宋某原来都是保健品销售员。二人称,随着一些保健品及销售骗局被曝光,这些保健品卖不出去了。他们便设计了“保健品退款”的圈套,想从老人那里再挣一笔钱。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间,李某、宋某通过查找购买保健品的客户信息,将“曾经大量购买保健品”的“年纪较大”的客户作为重点对象。李某等人给这些老人们打电话,虚构自己是“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中国健康联盟”“北京健康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告知老人有相关政策可以退还购买保健品的钱款,但要求先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手续费。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20余万元,均用于日常消费及赌博使用。后李某、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追问:已经被坑过为何还被骗

被骗走保证金的不止王老先生一人。记者了解到,北京海淀区检察院现已查实此案有5名老人被骗,除了一名76岁,其余的都已是八旬老人,都被“顺利”骗走了3万到5万元的“保证金”。还有一些被害老人被骗的情况正在核实中。

这些买保健品的老人都被“坑”过,为何还会这么轻易信任犯罪嫌疑人,再次落入陷阱?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曹瑜、徐慧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保健品诈骗事件已被曝光,很多老人都被提醒要谨慎购买保健品,而犯罪嫌疑人却以国家对保健品行业的管控政策为借口,事先收集获取了老人个人及购买保健品的相关信息,使老人放松了警惕。加上老人们急于追回损失,很容易被二次诈骗。

检察官提醒,如发现自己购买的保健品涉嫌诈骗、非法经营、虚假宣传等情况时,应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反映。如接到自称退还购买保健品钱款的电话,要先核实负责单位的具体信息,并注意对方使用的是工作电话还是私人电话、商谈地点是办公区域还是非正式场合、对方是否出示工作证件,如果提出收取费用,是否有合理依据等问题。如发现被骗时,请第一时间报警。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宣称运营“国家项目”发展会员骗钱 11人因传销获刑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公开集中宣判了一起大型传销案,被告人王某等11人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被判处一年至三年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