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 王裕平

济宁日报 2019-03-01 10:03 大字

王诵诗的第六本散文集《你也在这里吗》,遴选各地报刊发表的一百多篇、15万字出版。“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流连之中,爱不释手。

平中见奇的地域底色

王诵诗笔下描写的,大多是赣榆、海州湾景物,扩而大之到苏北鲁南。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构成其丰富多彩的创作对象。他对这片土地一往情深,普通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风土人情,一旦进入其文中,就变成优美独特的审美意象。

他的散文大多带有浓郁地域底色。和祭祀、农耕等习俗有关的《磕头礼》《瞧坟》《清明之路》《乡村吹鼓手》《燃豆香》《串秋》《吆鱼》《“团团圆圆”“弯弯顺”》等,令人耳目一新;点心小吃如炒米糕、发糕、鸡糕、白凉粉、蜜三刀等,让人口齿生津。

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气象万千、摇曳多姿,形成独特的区域景观。与大海河湖有关的紫菜、海触、海螺、青口贝、湖鱼、虾糠,动植物类的蝴蝶、格桑花、爬山虎、石榴、酸枣、红桃、油桃、油菜、豌豆,山川河海类的龙眠河、抗日山、青口河、海州湾、秦山岛等,都一一展现于作者笔下。

作为一个文化人,作者怀念已逝生活,追寻精神家园,探究人生真谛,笔触所及还有对亲友的思念。作者常以第一人称亲历者叙述,所以对亲友的回忆真实可信、耐人品读。

常中见新的时代特色

王诵诗在创作中不做复制拷贝的自我,使写作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挖掘。

“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者紧跟时代发展,顺势而为,内容不断丰富,新生活新事物奔涌笔端;二是范围不断拓展,体裁由散文而到评论随笔,取材由现实而到历史文化。

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变,在散文中多有直接或间接体现:《如厕》《乡村“南京路”》写农村也有冲水厕所、水泥马路,《包袱》《补丁》《我能吃》等文章通过生活、观念变化歌颂社会进步。

写大学生村官基层锻炼成长,写农民渔民种植养殖创业创收,写自己电脑打字使用微信,写和朋友同事旅游休闲等,都显示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作者在体裁方面也有所突破,除占主导地位的散文外,还有感想、时评、考证、文学评论等,都各具特色。如《也谈“乐”的读音》引经据典,不厌其烦,体现严谨一面,可作学术论文阅读。

在题材方面也有所拓展,涉及众多名人逸事,反映其阅读视野比较宽广,且有一定深度。这部散文集中直接提到的名人近百位,涉及诗文著作篇目达百篇(首)以上。这么大的容量,逐一写进文中,如数家珍,手到擒来,是其积累在发力。

文化类散文显示作者知识学养,如:《岁杪年初话写信》《穿越时间的街巷》《青口河》《艘艘渔船春联红》中严密的考证,详细的列举,给人以知识启迪和感情熏陶。

朴中见雅的语言本色

“朴”是朴素朴实,是文章本色,语言接地气;“雅”是高雅有品位,是文章成色,语言上档次:这是王诵诗散文的突出风格。

文中多用俗语短句,述说地域话语,和读者面对面、心连心交流,写身边事熟悉人,用俚俗语、口头语,这怎能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精瘦精瘦”“痰液黏涎”“纸钺”“拾卯硌”“胡子拉碴”“谝好”“凉哇哇”“离牙离齿”等,这分明是在和当地民众“拉呱”“喳呱”啊!

这些语句以少胜多,纯朴简洁,贴切地传情达意;文中二字三字四字短句数量多,表现力强,作者也好似对此情有独钟。

而多种文学手法运用,则为文章增添雅致内涵。引用诗文语句,涉及众多古今典籍,从古及今,从中至外,从文学到学术,涉及面广,包括几百名作家学者,蕴含丰富信息内容。读《春放风筝咏华章》时,我感到吃惊,文中竟灵活自如地融入8首诗词,这需要非常广的阅读面和非常强的表现力。

一字传神,连缀全文。有的文章着眼于此,但其意却不仅限于此,而是借此明主旨、抒情怀。点面、此彼、实虚、真幻随文需要,信手拈来。《串秋》可谓典型,文章从“串”实物起笔,扩展到“串”起过去和今天,“串”起美好生活,拈连手法用得精彩。

比喻类比,选取通俗本体,巧妙描写说理,以少许文字胜大段空论。《人间仙境秦山岛》的神路“如游龙戏水”状形,动态;“如残虹卧波”摹色,静态;小岛像“古琴”,形音兼备,给人想像空间。《飞鸟恋旧林》中,由鸟儿恋旧窝类比人的恋家,将心比心,恰当形象同时寄托人文关怀。

联想想象,作者善用浪漫手法表达现实情思,自然合理。《歌声中圆梦大草原》最为突出,作者以歌曲作引子,抒发对美丽草原的遐思妙想。

整散结合,各得其所,各显其长,规整中显变化,严谨中透灵活。文集中散句比比皆是,整句如《还是不聚餐吧》:“来到了黄海边,在沙滩上徜徉,浪卷浪舒,海阔天空,鸥鸟翔集,渔船点点,老师搀扶师母,慢慢蹀躞,虽然有点累,但是很开心”,远与近、面与点、上与下、景与人、景与情,层次感非常强。

文集以记叙、描写为主,但不时穿插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第五部分最集中。说明散见于多篇中,如《青口贝》《雪莲菌》《紫菜》中介绍相关知识,具体翔实,可作科学小品赏读。

衷心期待作者今后有更加优秀的文章面世。

新闻推荐

“学习强国”激发学习新动能

□本报记者王晨通讯员刘永强“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北城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