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宜君城有个转角楼

铜川日报 2019-02-27 07:18 大字

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典故颇多。然而在宜君人的记忆中,有一处难以忘却的风景———转角楼。

位于县城中心地带的转角楼是哪年哪月修建的,哪年哪月拆迁的,我是不太清楚。我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和详实的文字记载。记忆深处的转角楼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六角楼。从外观看像个亭子,不是很高,只有一层。有两道门,里面有柜台,卖日用百货。

宜君县城街道是人字形,站在上城(龟山)俯瞰,210国道从北至南给老城划了一撇,而县城南街则是那个厚重的一捺,转角楼恰好在人字的交汇处,是宜君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在宜君职中读书,有幸近距离目睹了这个打小就神往的地方。

转角楼东边是县医院,医院面前有一排门面房,有十几户做生意的,烟酒茶叶,日用百货齐全。南边是通往县城的街道,从公安局、武装部、县委县政府、百货公司、一直到药厂。转角楼的西边背靠着上城,也就是现在的龟山,那里有宜君百货公司第二门市,里面有卖布匹和衣服的,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结婚买衣服都在这个地方。北边有210国道穿过,有国营旅社、车站、粮食局、城关镇、文化馆、县一中、教育局一直到电力局。记忆最深的是粮食局饭店,学生时代偶尔来吃一次炒面,饥肠辘辘地来,一碗面条吃得舒坦,吃得荡气回肠,再喝几口面汤,麻眼地跟上了花椒树一样。

说到转角楼,宜君人肯定不会忘记一个补鞋人,长年累月都在这里修修补补,补鞋、钉掌、换拉锁,别看他身材不高,但是干活认真,修补的鞋保证让顾客满意,一块、两块钱的事,补鞋机哒哒几下,手锤咣当几下,麻利儿、完美。他为人随和,人们也喜欢他,随口叫他“大个子”,他从不介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话不假。转角楼并不雄伟壮观,但地理位置好,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宜君的代名词。南来北往的人,到宜君就是到转角楼。

转角楼是宜君的人市,南来北往搭车的、乡下人进城办事的、有事没事闲逛的。只要到了转角楼,北边的事,嘴一张,风一吹,南头的人都知道了,南头谁家的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在转角楼谝了一句,北边的人也都传开了。

到了转角楼,用心观察,你就能分辨出宜君东原人和西山人。东原人,发油一喷,头发梳展,喇叭裤一穿,上衣口袋别支钢笔,一双出门才敢穿的皮鞋,鞋油打得油光锃亮,文质彬彬的模样。西山人,留个大背头,穿衣不是很讲究,手里提个皮包,进了城,二话不说,约几个朋友,找个馆子,“老虎杠子”“五魁首”,喝他个一醉方休。西山人胆大、敢闯、能干大事业。

记得当年东原人在南塔下煤窑,过年回家买个黑白电视机,好家伙,整个村子人都跑到人家家里看电视,几十集电视剧《渴望》天天晚上都来看,地上、凳子上、炕上、锅台,甚至做饭的案板上都是人,屋子里坐得满满当当。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坐在锅盖上,“咔嚓”一声,木锅盖压断了,几个屁股掉进锅里……女主人是个呼啦嗨(随和)人,也不计较,说了一句冷话:“还不到过年么,就准备了几个后腿和勾墩子(猪屁股)。”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风雨兼程,四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原人再也不是那个囊中羞涩的样子了,勤劳奋进,精耕细作,种植苹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西山人也是意气风发,迈开脚步向前走,大面积种植玉米、核桃,收入好,口袋也鼓起来了。山岔人种的水稻,品质好,销路广,供不应求,有了经济收入,还能开展旅游观光。四十年的砥砺奋进,宜君人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幸福,过上了好日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转角楼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舞台。新时代的县城,焕然一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店铺比比皆是,商品林林总总,一派繁荣景象。当年转角楼的位置如今已是宜君县城的中心广场,装扮得和花园一样,到了夜晚更是流光溢彩,魅力无限。

一丝秋风吹过,揽胜楼飞檐上的铃铛,叮铃一声,摇醒了年少时的梦。(刘小元)

新闻推荐

要扛起“舌尖上的安全”责任

“舌尖上的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近日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作为第一部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