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网闻 超1亿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 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三天可见”的初衷是希望减小社交压力
有超过1亿人,设置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为“最近三天”。本来这只是1月份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4个多小时超时演讲提到的一个数据,但一个月来这个话题却频上微博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讨论。“三天可见”究竟是保护自己还是慢待了朋友?这个话题似乎最终也是无解。
超亿人朋友圈“三天可见”有网友求“三月可见”
“允许朋友晒看朋友圈的范围”实际上是一个特别不起眼的设置开关,但张小龙说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1亿人把这个开关设置成“最近三天”,而选择半年、全部可见的人并没有这么多。
这个话题迅速在朋友圈和微博里发酵,很多人表示被“三天可见”,感觉受到了来自好友的一万点伤害,但也有人立马反驳说,这是个人的自由,没必要反应过激。而记者在微博热议话题下面的网友留言区看到,很多网友对于自己设置“三天可见”的原因进行了吐槽,而调侃自己“不小心参与了一个一亿人的大项目”的网友们,“三天可见”的原因不外乎是两个方面:
一是出于保护自己要把工作和生活“撕扯开”的目的,比如南京白领肖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朋友圈由于工作原因,好友数量在2000+以上,这里面真正是自己亲朋好友的可能100人都不到,其他的全是工作关系的同事朋友,以前刚玩微信时作为文艺青年的自己也常发朋友圈,“对花感慨对月抒怀”,甚至跟老公吵架了也发个朋友圈,结果经常在工作环境中碰到并不熟的人聊起在自己朋友圈看到的隐私话题,十分尴尬,后来发现朋友圈可以“三天可见”后,就赶紧设置上了,免得总是被人“翻篇”。
还有一种“三天可见”的网友则是我行我素的洒脱性格使然,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我有300多个好友,只有10个人可以看我朋友圈,其他人都屏蔽了。”@青黛冰一语中的:重要的人无需看朋友圈,无关的人,别说三天可见,一天都不想见。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微信的这个功能还是不尽如人意,“半年太长,三天太短,就不能出个一个月、三个月这种选项么……”
每天7.5亿人刷朋友圈总量100亿次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微信之夜上,发表了一段长达4个多小时的超时演讲,仔细向微信深度用户们解读了微信的众多台前幕后故事。
张小龙说,每人每天在朋友圈里花的时长基本是固定的,大概30分钟左右。现在很多APP都在想方设法增强用户粘性和浏览时长,但他觉得每天刷半个小时朋友圈很合理,因为“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张小龙表示,朋友圈就是一个线上社交,而“沟通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发朋友圈,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设带给所有朋友,放到所有朋友的脑袋里面的过程。比如你看到晚霞,就把它拍得非常夸张,让大家觉得你看到的风景与众不同。或者把自己P得特别漂亮来推广自己的漂亮人设。所以朋友圈是一个表现自己的地方。
但这样也有一些负面的作用。张小龙说,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状态。“现在很多人都说要逃离朋友圈,或者说不怎么用朋友圈了,但事实上这是互联网圈子大家看到的一个假象……一个人怎么可能逃离社交,即使你发东西少了,你也会去看它,然后去互动点赞评论。它本身也是个社交行为。”
张小龙透露的微信大数据显示,从发布到现在,每天刷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到现在每天有7.5亿人刷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时光若倒流朋友圈相册或会“私密”
朋友圈可以说是承载了中国人线上社交最高频高效的工具之一,这一天你可能并没有出门,但并不妨碍你完成社交。即使你可能不发朋友圈,但是你会去看,你通过点赞评论还是会参与到社交里面,就像完成了一个社交任务。张小龙说,朋友圈也有它的弱点,比如你在广场里公开大声地说了一句话,意味着广场很多人都可以听到,这样带来的压力感是比较强的。而且当你的好友越来越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张小龙说,自己一开始每天要发十几张照片在朋友圈,到现在可能几个月才发一次。很多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三天可见”的初衷是希望让很多人减小社交压力。
“所以我们鼓励用户去设置三天可见,希望这样子使得他更加勇敢地去发朋友圈。”张小龙甚至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朋友圈重新做一次的话,我可能直接让相册变成是私密的。朋友圈和个人相册是可以完全分开的两个概念。”而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如果可以直接针对某些朋友设置“三天可见”或者“朋友圈照片可见”,也许会更加符合众人的需求。
对此张小龙也表示,自己相信朋友圈特别强大,未来几年大家还是离不开朋友圈的,不过也许还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既能够勇敢表达自己,又能够获得社交的好处,比如视频动态或者是时刻视频。
新闻推荐
记者张威晚报讯11日19时左右,柳工生活区南区105栋发生一起坠楼意外。附近居民发现后立即报警,经120医务人员确认,坠楼的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