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兴趣,从点滴开始 侯改平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多提倡全民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却越来越多听到家长说孩子不爱读书。我就以自己的成长、教学和养育孩子的经历,谈点感想,希望对着急无奈的父母有所帮助。
阅读兴趣源于成就感 记得上大学时,特别喜欢《红楼梦》,看了几遍之后,就在图书馆找了几本有关红学的书看,有次睡前参与宿舍讨论,就把那点红学知识拿出来显摆了一下,宿舍的姐妹们都来了兴趣,说:“我们都要参加红学自考,但不想看那么多的书,干脆每天晚上给你半个小时,专给我们讲红学,够应付自考就行。”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满满的成就感让我几乎把学校图书馆有关《红楼梦》的书都借来看了一遍。当然,那段时间很忙碌,也很充实。
去年暑假,弟弟家的双生儿子来我家暂住,弟媳妇叮嘱我:“姐,那两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你帮我教育一下。”我很不以为然,让两个七岁的男孩子静下心来读书,除非是天生爱读书,否则,他们宁可满房子乱窜,调皮捣蛋。一日,被吵得实在受不了,拿了女儿的《我们爱科学》(内容主要是一些科学小知识),告诉他们,自己挑一篇感兴趣的看,完了我检查,看看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可以打电话考下爸爸。两个孩子记性好,每人很快背了一个短篇的科学知识。两个小家伙立即给爸爸打电话,两个人争先恐后地发问。他们的爸爸在电话那边连说不知道,他们立即用背的知识解释,小脸蛋上那得意的表情让人难忘。后来的几天,每到约定时间,他们就自发地找些内容背下来考爸爸。几天下来,习惯养成,知识也增加了不少。我想,长此以往,他们慢慢地会从习惯到喜欢。
阅读兴趣从一本漫画书开始
一直在感慨,小时候,我们是有什么书读什么书,现在的孩子是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可惜,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孩子太少了,书上枯燥的文字远不如电视和电子产品,有丰富而多变的画面吸引孩子,而漫画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记得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看漫画《父与子》,那本漫画让她可以坐一个下午,常常看得独自哈哈大笑,还要拉我们一起欣赏。可惜那时候自己也是在学习做母亲的道路上。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和她一起看,让她把看到的讲给我听,既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母女感情,何乐而不为呢?后来,女儿特别喜欢看《阿衰》,我就到处去借、去找,自己也看,有时母女两人面对面坐着看得哈哈大笑,分享讨论那张漫画多么好笑。
我一直觉得,对于不爱看书的孩子,更应该给他自由选择书籍的权利,先从他喜欢看的开始,有了兴趣再要求读严肃高雅的作品都不晚。试想想,在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之前,要求他看那些不喜欢的高深的文学作品,只会让他对阅读越来越生畏惧之心,甚至到厌恶的地步。我曾经看过孩子们喜欢的马小跳系列、笑猫系列。那种故事类的书必然比纯文学类的更受孩子们欢迎。因为更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更何况,那些书并不是一无是处,书中也不乏优美的语言。
阅读兴趣在合适中沉淀
曾经看过近700位名师推荐的1至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其中六年级学生必读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也许推荐者是好意,希望孩子能从奥利弗身上学到坚强、努力、不怕困难的精神。先不说对孩子来说,那一长串难记的外国人名的,就说让一个父母宠爱若掌上明珠的少年,如何能理解一百多年前备受压迫和欺凌的孤儿的生活。五年级的女儿买了高尔基的《童年》,买书的原因是课文学到高尔基的故事,以为描述的是和她一样幸福的童年,结果书买回来看了没有几页就不看了,理由是看不懂。
男孩喜欢《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女孩喜欢《白雪公主》,都是很正常的,天性使然。孔子都提出“因材施教”,“一刀切”的阅读要求只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们对课外书籍的兴趣点也不一样,所以,大可不必要求孩子把推荐书目都读完,在家长和老师引导下,找到最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才很好地打好兴趣的基石,强迫只会引来厌恶。
(作者系西乡莲花小学教师)
新闻推荐
贾平凹绘画作品整个下午,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品茶,一边读《平凹谈书论画》。读着读着,竟忘了品茶,却品出了一种禅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