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巷的桌碗 黄超鹏
每年的正月十六,在我家乡粤北小镇,一处名叫西巷的宗社,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宗社的独特年俗,俗称“摆桌碗”又名“桌艺”。
“摆桌碗”,顾名思义,就是摆上桌子和碗,但这个桌和碗可不是普通的摆法,桌是传统的大圆木桌,又稳又平,代表家族团圆四平八稳;碗则是有碗有碟,有大有小,桌碗的“文章”皆在碗中呈现。摆桌碗原是由古代中原传承而来,在当地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用食品摆出颇具艺术特色和造型的工艺品,有点类似如今大酒店里的摆盘雕花,但要比那些更复杂更要求技艺。传统的桌碗多用面粉、五谷、麦芽糖等食材,就地取材,又能保持多日摆放不变质不开裂的效果。到如今,在新一辈的手中,制作桌碗的材料变得愈加丰富起来,加入了水果、彩泥、积木,甚至是电子彩灯等新型材料,表现手法更加多彩多姿。
一般摆桌碗,第一桌都是在本社的土地庙前摆开,一来庆祝丰收的喜悦,二来向土地爷祈求来年丰调雨顺;制作桌碗虽是自愿原则,但几乎是户户参与家家动员,而每年新婚或家中有新丁的人家,则一定要承办上一桌,一来表示自家人丁兴旺,二来讨个喜庆;桌碗的造型分为几大类,有动物,如当年的生肖属相,必摆在显眼当中处,还有各种家禽走兽,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应有皆有,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有植物,作品都带上美好寓意,例如五谷丰登,梅兰竹菊四友,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芝麻开花节节高等,彰显文化内涵和底蕴。人物类,多是表现家庭和睦,多子多孙,五代同堂的题材,洋溢着幸福生活的现实题材。还有一些新潮的题材,有按网络热点制成的,也有体现国家改革致富的正能量题材,有的作品甚至高达一两米,需花上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记得小时候,我每年都要跟着父母亲去西巷欣赏桌碗,在灯火间穿梭游玩,时而携着母亲的手,时而高高坐在父亲的肩头,那一份甜美的年俗和亲情记忆,一辈子都无法忘怀。
新闻推荐
这里属于盘阳河的上游,河水穿越崇山峻岭,跨过险滩,注入深黑的溶洞,然后又奇迹般地在下游的某一处洞口喷涌而出。河流在大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