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中国高校劲吹“健康风” 无体育 不大学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1-07 06:42 大字

当下,中国高校正在刮起一股“健康风”“体育风”,“无健康、不大学”“无体育、不大学”正在成为更多高校管理者及大学生群体的共识。

2018年12月,天津大学主办“燃烧我的卡路里”21天训练营,从100多名报名同学中筛选出20名胖学生参加。结课考核达标的同学不仅能拿到2个第二课堂学分,还有望得到自行车、游泳卡等奖励。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实行体育改革,用硬指标约束提升大学生体质,如清华大学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不会游泳者不能毕业。浙江大学从2018级本科生起,每学期要跑满48次,男生每次超过3.5公里,相当于每学期绕西湖跑11圈,女生超过2.5公里,相当于绕西湖跑8圈。

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马克说,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非常突出,体育锻炼基本依靠自身意识与习惯,上述做法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好在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积极锻炼。

在南开大学,2017年,共有1206名本科生获颁体质健康证书,这是我国高校第一次向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旨在表彰始终坚持体育锻炼、毕业学年度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标准的同学。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2017年4月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出要持续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要“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让更多青年“培养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引入了手机运动软件来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徐剑波说,利用手机APP、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装备,能够形成一整套关于学生体质的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学校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敦促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多名专家分析认为,因为高校看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因此在发挥带头作用,但相较于国家规定,这也是在“补课”。(据新华社济南1月6日电)

新闻推荐

19岁女孩做隆鼻术香消玉殒

1月3日下午1点,贵州19岁大二女生夏丽莎被推进贵阳利美康整形外科医院手术室进行隆鼻手术,原本4小时左右结束的手术,家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