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虚假消息差点“洗白” 需要警示与反思

南宁晚报 2018-12-24 05:49 大字

■苑广阔

小偷偷电瓶车被电死,家属索赔20万元,最终经法院调解获赔5万元。从12月19日起,这一消息迅速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20日晚,武汉中院发布通告称,没受理过此案。(12月23日《武汉晚报》)

这则最后被证实为虚假消息的“新闻”,不但让无数人信以为真,同时也打了很多人的脸,其中还包括一些法律界人士、严肃媒体。

现在来看,虚假消息中涉及的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成为事实上的受害者,因为虚假消息的传播而导致自身形象和公信受损,同时还需要耗费资源去进行辟谣。而一些参与该虚假消息评论的法律界人士、刊发评论的传统媒体,也都成了受害者。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确实是受害者,但并不完全无辜。因为作为律师,在点评消息事件时,完全可以去求证一下真假;因为作为媒体,在刊发关于这件事的评论的时候,也完全可以要求投稿的作者提供消息的权威来源。正是这些环节的失守,才导致这则虚假消息传播范围越来越大,相信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这些被打脸的人和媒体,同时也是最需要进行自我反思与警醒的。

事后查明,这则虚假消息是自媒体传播出来的。其真实性根本经不起检验,结果却一路畅行无阻,几乎被成功“洗白”成真新闻。

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足够深刻。网络治理需要构建起一套由法律体系、道德规范、舆论监督等组成的多元化、立体化的“防火墙”,其中每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只不过在具体的事件上会有所侧重而已。从法律角度来看,制造和传播谣言者显然要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而不是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无法收场,始作俑者仅仅是删除自媒体文章了事,完全不用承担任何法律与道德责任。与此同时,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一些所谓的微博大号、微信公号大V,都要谨慎对待来路不明的信息,避免为了抢新闻、蹭热点而成为虚假消息传播的帮凶,最后不但可能狠狠打了自己的脸,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推荐

给奶奶寄钱

有天晚上,父亲说要跟我谈谈。还是母亲先开口:“我和你爸保证不再为钱吵架了,你以后不要再背着妈妈给奶奶寄钱了,把自己的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