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互联网账号买卖危害网络环境 ■头条评论

黄海晨报 2018-12-10 09:30 大字

戴先任

“12万多粉丝,25万多赞,有长视频,情感类图文账号,价格8888元”,“出一个44万粉丝、带购物车可以直播、可以发1分钟长视频抖音号”……在百度贴吧“抖音账号交易”上,这种抖音短视频账号交易的帖子不断更新,各种类型的账号明码标价。尽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于账号交易明令禁止,但刷粉之于短视频行业,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短视频行业背后正笼罩着“雾霾”。(据《北京晚报》)

这些买卖的互联网账号根据粉丝、点赞数、播放量、点击率的多少及平台的人气来定价,如一个十几万粉丝的抖音号,被卖到好几千元。据了解,互联网账号的买家有的是一些短视频自媒体人,有的是一些专业以养号卖号为生的人,后者更是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他们往往会一次性从零开始养一批号,等到粉丝量等指数上去之后,再转手卖出,继续养下一批,如此反复。这其中不乏一些批量培养账号的团队。而买家中,有的是为了打广告的商家,有的甚至是通过买来的账号进行各种不法活动,比如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

虽然从法律上来说,目前互联网账号买卖并非违法行为,但互联网账号买卖带来的恶果却很严重。比如不法买家利用买来的账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造假、售假;而专门培养账号出售的团队,通过“流水线式操作”运营自媒体,诸如抄袭、洗稿、低俗等现象严重,简单重复产出、只求博人眼球的炒作手段,打击了原创,打击了认真做内容的自媒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互联网账号买卖,对平台与自媒体的发展不利,对坚持内容创作的自媒体也不公平,也助长了低俗媚俗之风,同时还可能让自媒体变成假冒伪劣产品的展示区、集散地。对此,需要平台能够加强管理。而卖家恶意注册甚至盗号,就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买家还可能利用买来的号进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对于这些情况,相关部门要依法打击,加大打击力度,不能姑息纵容。要知道,互联网账号买卖乱象,恰恰是危害网络环境的“妖风”。

新闻推荐

无证件城市

据12月6日《法制日报》报道,到宾馆开房,去网吧上网,忘带身份证怎么办?路遇民警检查,忘带驾驶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