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的血倒掉还能出结果 谁来给“假体检”体检
近日,民营体检企业爱康国宾CEO张黎刚曝光了体检行业乱象,称一些体检中心提供的是“假体检”“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张黎刚称,一些机构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张黎刚的矛头直指同行,将自己所在的爱康国宾排除在了批评名单外,至于“假体检”究竟出自哪家体检机构,事后也没有回应。作为一种营销话术,如此言论的确难逃为自己打广告而“同行相轻”的嫌疑,但考虑到他业内人士的身份,张嘴就来的可能性还是很低。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道出了体检行业的某些真相。
而且,体检行业的乱象,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比如行业巨头美年大健康,在几个月前就被曝“假医生”事件,被责令整改。
医生是假冒的,体检报告是假的,体检机构敢于如此公然忽悠消费者,说到底还是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哪怕将抽掉的血倒掉,凭空杜撰一个检测指标,看不懂医学专业术语的普通人根本无法察觉,造假成本相当低。对应的行业监管难度也相当大。
按照千分之三的癌症检测概率,体检机构大概率能蒙对,只是那些花了钱的消费者,原本打算通过体检来捕捉身体的异常,尽早对疾病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却成了无良体检机构收割的对象。而且,一旦因为“假体检”而错过疾病发现的窗口,千分之三的概率风险,有可能就变成了完整的数字“1”,伤害的将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想要及时补救可能都为时已晚。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加强,体检行业成了这两年消费升级过程中的朝阳产业。乱象密集曝光的背后,是产业蛋糕被迅速做大的现实。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体检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200亿元,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将达2000亿元左右。
行业扩张如此快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于能通过疗效进行科学评估的医疗市场,体检行业更多是依赖仪器检测,而且是对检测结果的客观呈现,不涉及到诊断和治疗,行业的专业壁垒要低很多。此前美年大“假医生”风波中,没有资质的医生可以签字,正是由此所致。
这种行业低门槛,为资本快速进场提供了便利。出于压缩成本考虑,一些体检机构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冒充医生,甚至装模作样抽血又倒掉不做检测,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受检者来说,查不出病症,当然喜闻乐见,不会觉得花了冤枉钱;检测出问题,更说明检测及时有效。这种评价机制也会助长造假的冲动。
此外,行业监管也呈现出很大的滞后。目前适用体检行业的专业法律规章,是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彼时的体检行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规定相当粗陋,约束力有限。
比如第十九条要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对受检者进行重复检查,不得诱导需求。这几乎是个无法兑现的条款。诱导需求导致的过度体检,同样是被曝光多次的行业乱象。
要不是业内人士揭秘,“假体检”的黑幕,不知道还会隐藏多久。有必要给体检行业来一次全面“体检”了。
新闻推荐
据@深圳交警,12月5日12时09分,在深圳龙岗区坂田中心围一区5号1楼旁,发生一起小车倒车时,撞倒一位1岁10个月的女孩,经送医院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