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住房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回首这40年,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住房条件的变化。从草屋到半砖木结构住房,再到砖木结构平房,直到现在住进高楼大厦,伴随着住房条件的变化,我家的生活也从“一穷二白”变得丰衣足食而且美满幸福。
我现在还能清楚记得我们第一个家是在当年的新芜区北京路黄泥荡13号(后改为黄泥荡22号),有三间草屋,还有一间厨房。房后有一个大院子,院内栽有树和花、空气很好。那住房是父亲在解放初期自力更生建造的。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家在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将草屋顶盖上了大瓦,四周用砖砌成四根房柱子,仍用稻草编织的土墙,形成半砖木结构的住房。
我家保存完好的拆迁协议、购房合同资料显示:第一次我家房屋搬迁是在1983年7月至1984年,当时因有单位要在我家原址建造职工宿舍,于是我们搬到了青山街,住进了新平房,感觉舒服多了。
10年后的1994年,政府对青山街地块进行旧城改建。为支持旧城改造,我家被安置到杏园小区37号楼2单元302室,这是一处二室一厅面积68.78平方米的新房。当我们拿到钥匙那一刻,我们内心无比喜悦。
1999年年初,儿子所在单位进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他分到一套二室一厅近60平方米的住房。房子虽然是旧的,但地处繁华的市中心。当年儿子要结婚,单位分到的旧房不能作为婚房,于是,我们只好忍痛割爱将杏园小区只居住了五年的房子卖掉,买了一套二手新房作为儿子的婚房。
这之后,我家从杏园小区搬到吴家花园居住,一住就是13年。
2013年1月,我又搬到中江新村居住,儿子给我们留下格力牌中央空调,卫生间安装淋浴器和浴霸,又替我们购买1台数字电视机,换了1台美的牌双门冰箱等,现在我们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金翠英
新闻推荐
左右元旦献辞感谢一生中还有三百六十五个崭新的清晨还有三百六十五个梦醒之后真假不辨的开始一年很快又过去了。有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