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比“杯具”更可怕的是“围剿”爆料者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1-21 06:25 大字

保护爆料者、证人,是打击违法行为、震慑不法者的应有措施。监管部门理当及时介入,护航“花总们”更有勇气地前行。

11月14日晚,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发布视频,揭露14家五星级酒店用脏浴巾擦杯子擦马桶等卫生乱象。随后其个人信息两度遭泄露,贵阳汉唐希尔顿花园酒店员工称“花总入住时相互通知”,以便进行提防;洲际酒店集团员工评论“丑人多作怪”。(见11月18日澎湃新闻网)

有个成语叫“闻过则喜”,意思是听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反而很高兴,因为知道了哪里不足,可以有的放矢地改正。反观此事件,各大涉事酒店表面上道歉整改,暗地里有员工却互相传递爆料者个人信息。这暴露出其抵触监督,以及“不解决曝光的问题,却解决曝光问题的人”的龌龊。

无论是网络安全法还是民法总则,均明确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是将严格保护消费者隐私不被泄露、滥用列为经营者的义务;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身份信息、行踪轨迹、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花总”个人信息被泄露,值得监管部门重视。其一,相关员工通过微信群传播“花总”个人信息,说明经营者未尽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义务;其二,根据“花总入住时相互通知”的聊天截图可知,这种信息泄露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将挑刺者、爆料者列入自行设置的“黑名单”,以便防范监督。

泄露“花总”个人信息一事,究竟是员工个人行为还是酒店方有人授意而为,目前尚无论断,但星级酒店卫生乱象屡教不改,以及私自传递爆料者个人信息行为,说明涉事酒店毫无整改问题的诚意,反而萌生出构筑反抗监督的“防火墙”的心计。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放任经营者类似行为,无疑将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果。一旦有经营者对监督者、爆料者列入“黑名单”,该消费者必然会受到行业抵触,甚至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入住酒店。这对更多爆料者无疑是一种打击和“威慑”。

保护爆料者、证人,是打击违法行为、震慑不法者的应有措施。监管部门理当及时介入,查清泄露爆料者个人信息的源头和始作俑者并严肃追责,进而让抵触监管、“围剿”爆料者的经营者受到惩戒,护航“花总”们更有勇气地前行。

新闻推荐

黑机构“培训贷”设局诈骗求职大学生 警方传授3项技能防范

近期,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应聘的繁忙时期。据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利用学生在求职季急于找到工作的不安心理,设下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