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说话的艺术

贵港日报 2018-11-15 00:00 大字

■洪钟

说,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表达和交流思想主要的方式之一。

文字是语言的高级形式,比较正式,是“看得见”的思想;说话是有声音的思想,可以随意一些,离生活更近。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最多、最方便的大概是说话了。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说什么以及如何说,显得非常重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说说容易做做难”的俗语,而实际上真要把话说好,还真不容易,有时未必比做来得轻松。工作中,一句不经意的话得罪同事、伙伴的情形也是有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结果造成误解,产生了隔阂,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朋友之间说话也不总是可以很随便的,礼貌、尊重还是应放在首位,何时可以俏皮、轻松,何时必须正经、郑重,都要有所选择,即便是关系再亲密的人,如闺蜜、夫妻,最好也要有一点分寸。至于刚认识不久的朋友,更是要“矜持”有加,注意态度温和,做到客气礼让,给人以舒服温暖的感觉。总之,说话要做到三看:看场合、看对象、看时机。有时还要考虑对方的心境、情绪和自己的身份。

其实,从说话谈吐中基本能反映一个人的教养素养,除非他伪装得特别好。但这样的伪装或许一时可以成功,但最终是要露出马脚的,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是很难隐藏和表演的。我们常说某人情商高或低,这样的判断很多时候是从他跟他人的交谈、交流中得到的,并非都是经历了某些事以后才得出的结论。工作中,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人口碑很好,深受大家欢迎。究其原因,除了热情善良、诚实守信、关键时候做事靠谱,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说话的样子总是令人舒服,于是就给人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情商高。

据观察,身边那些能力强、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人,通常都有不错的口才。所谓口才,不仅仅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关键是他总是能把握住重点,比如我要说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说效果更好,以便听众容易明白并乐意接受。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演说家和谈判高手个个都是“最会说话的人”。

说话,当说真话,但真话未必都说。正如季羡林所言“谎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但能达到那样境界的人,他准是有了很高的智慧修养。说错话总是难免,但比说对话更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即好好说话,尽量把话说好。有时说话的态度很重要。当你以错误的方式表达正确的思想的时候,那思想的正确也变得效果不好了。有些家庭教育效果不好,孩子的表现总是不令人满意,并不一定是父母教育理念有问题,恰恰是方式、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情况也时常会发生在学校里,如教师对学生、领导对教师。

有时一个人的说话听起来不舒服,并非因为他不会说话,而是因为他认为这么说才是必要的,才能收到他想要的效果。譬如,你在他心目中没有分量地位,没有可用价值,这时他就很可能会对你表现出轻慢的态度。而当他面对的是领导、重要人物或日后对自己有用的人的时候,却定会有另一番表现。这也许是人性所特有的局限与可笑。但也不尽然,现实里一些有身份、有经历、有教养的人,他永远是目中有人,不管面对的是官员、平民、名人抑或百姓。

当说话以唇枪舌剑用来骂人的时候,说话已经关闭了交换思想的功能和通道。吵架没有赢家,输的不是理,而是心情。而且争吵占据上风的一方反而损失更大,而弱势者更容易获得旁人的同情和声援。所以,如果争吵不可避免,那也要设法做到适可而止,给对方以台阶下,也是给自己留退路。这可能是唯一明智的办法了。

我总觉得要把话说好太难了。说话跟写作一样,需要实践锻炼,需要阅读积累,更需要思考,另外可能还需要用上一点智慧和策略。我认为,说话的技巧和艺术一点不比做事的能力逊色,君不见生活里很多矛盾问题正是通过高明的说服和沟通,最后才得到满意的解决。此时,说话已经达到了做事的功用。由此看来,说有时也是一种“做”。

能做到说话让人感到真诚且舒服的人,定是不简单的人,他一定是个有温度、情怀和思想的人,也一定是个具有良好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人。真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那样的人。

新闻推荐

2800多个刷单平台被曝光 部分平台更名后仍在发布任务

■回访刷单APP改名仍在发布任务记者调查发现,在“双十一”前,一些刷单平台隐藏在社交软件、语音软件的群聊、频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