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为大众量身定制一张“运动处方” —— 运动医学专家为体医结合支招

西江都市报 2018-11-07 15:07 大字

近年来,全民健身渐成热潮,在不少地方,跑步、滑冰等运动热度不减,但由于缺乏科学训练、心态急功近利等原因,运动损伤甚至猝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此间举行的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学术年会上,业内专家介绍,大众在对运动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不了解、不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二是出现运动伤病后,不能合理评估伤病情,不了解合理的求医治疗流程,导致伤病治疗延误、加重……

特别是近几年,类似马拉松这样的耐力运动和滑冰、滑雪等冬季运动不断普及,大众参与热情很高,但这些项目对参与者要求高、难度大,如果缺乏科学指导,很容易出现运动伤害。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敖英芳告诉记者:“与竞技体育不同,大众运动健身,首先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强调强身健体,而非挑战极限。科学运动、避免损伤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与会专家认为:一方面,不科学、不规范的运动可能会引发损伤、疾病;但另一方面,在不少地方,医生也往往对运动规律认识不足,体育专家又对医疗知识了解不多,因此特别需要实现学科交叉、科学指导。

“要对大众健身形成科学指导,需要体育部门、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形成合力,建立体医结合的服务支撑体系。”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国平介绍,首先要向大众普及科学运动知识,宣传运动要坚持全面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三个原则,把握好自身的情况、运动的目的、活动的环境、项目的选择、运动的强度五项因素。

同时,运动也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运动时,也可能有不同的易受伤处,“这就需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使公众享受到个性化、差异化运动服务。”李国平说。

“运动处方”就是体育与医学的结合点。专家介绍,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为公众量身定制运动种类、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普及和推广“运动处方”,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题中之义。

目前,在我国部分地方,作为一种体质监测、运动指导的有效手段,“运动处方”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一些具有资质的医生不仅会根据公众的身体情况提出锻炼指导建议,还会针对其所在社区健身器材的种类,帮助其选择健身项目、锻炼频次等,充分体现了定制化的特点。

此外,专家认为,要推动“运动处方”普及,还需要继续加大运动医疗学科的建设,支持鼓励三级甲等医院设立运动医疗科,既形成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网络,又带动运动处方师、运动健身指导人员、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卫生、体育部门也要共同努力,协作培养能开“运动处方”的医生,通过联合编制教材、举办培训,以点带面,把社区医生培养成社会体育指导员。(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轿车追尾小货车 “面目全非” 事发柳工大道石烂路口 一名女子脚部受伤

车辆救援人员来将受损的小轿车拖走记者李书厚晚报讯昨天下午,在柳工大道石烂路口发生了惊险一幕:一辆小货车在停车等红绿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