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之痛源自安全感缺失受访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 吴丽娟
离别是人较为复杂的感情之一,尤其是生死离别。其中既有对亲情的恋恋不舍,更有对生命失去的悲悯。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本性上安全感的缺失,这种无名的痛苦,会在心理造成害怕、恐惧,甚至是迷茫。所以,最好的良药是珍爱自己,让自己越发坚强,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本报记者吴萍
在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分离,害怕被抛弃。这份生命最初的分离之痛,来自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
前不久,一位女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因为父亲的离世,母亲久久沉浸在悲痛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女生都处于被家人疏于关照的状态下,母亲自顾不暇,而年仅10岁的她也没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或许很多年以后,妈妈也会死去吗?”面对至亲的离世,女孩渐渐显得冷漠,冷不丁冒出一句淡淡的话语,让人格外心疼。待妈妈回过神来,才发现女儿对于“死亡”的理解竟然超乎同龄人,冷静、漠视等表现都异于其他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女孩来做心理咨询……
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
“更宽泛地讲,弄清楚‘害怕分离\’背后的心理动因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卫生协会吴丽娟说,从出生开始,让婴儿时期的我们意识到,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爱才可以活下去,如果我们被抛弃,就活不下去了。这份生命最初对于生存的恐惧,从那时候开始,就隐藏在我们心里。
于是,我们用尽自己可以用到的所有方式,来汲取外界的爱。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给孩子足够多的回应,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的支持,孩子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初对自己在世界上可以活下去,感到安全、感到信任的感觉。相反的,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多的爱,孩子对于自己是否可以活下去的恐惧会慢慢增加,孩子的性格也会因为不安全感受到影响,形成敏感、封闭、暴躁、无法安静等不同的特征。
慢慢地,我们才知道,父母不会抛弃我们,而这种最初的不安全感,表面上是不见了,却慢慢地潜藏到意识深处。长大后,这种对分离的恐惧,会直接作用在我们生命的每个层面,尤其是亲密关系。
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从古到今人们对爱情都有很多的美好愿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是相同的道理。
人们总期望在另一半身上找到这种合一的爱,借以消除分离的痛苦。可现实是,这种害怕被抛弃的不安全感会时不时在我们的关系中捣乱,甚至可以让关系破碎。
很多人在与深爱的人分手后,生命就像元气耗尽了一半。甚至有人说“感觉没有对方,都快活不下去了。”或者,“离开对方,不知道该怎么活。”这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如果离开我们、抛弃我们,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虽然很多人头脑里已经明白,离开一个人,我们也可以独自活下去,但是在潜意识深处,对于分离,生存的恐惧从未离开过。它从未被看到、被承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通常一段关系可以维持下去,是因为双方给了彼此足够多的安全感。不管这安全感是以经济条件,或者关爱、照顾的形式来表现,它总会满足人们对于安全感的一个基本诉求或认知。
两个都没有安全感的人,关系是很难维持下去的。通常是彼此投射出恐惧,容易形成讨好、抗拒、控制、索取等关系的状态。而只有一个有安全感的人才能给另一个人带来安全感。
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它来自于我们愿意看到与承认潜意识里幼年时害怕被抛弃与分离的恐惧,认知到我们已经是成年人,其实不需要依赖其他人的照顾与爱才能活下去。
或许经历了失败的关系之后,你听说千万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然后用种种盔甲武装自己,坚强地生活,甚至你对关系已经感到绝望,害怕受伤,紧闭心门,不敢再爱。但请试着相信,关于爱的课题,你就快学到了。
因为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直在一起,一直爱自己。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只需要去看看这个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承认它、面对它,它便消失了。当内心的恐惧消散了,爱也会随之散发出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爱自己。
至此,我们会真正开始懂得爱,而一切都会因爱被疗愈,生命也因爱开始发生转变。而有趣的是,当我们开始真正爱自己了,才真正懂得如何爱他人,他人也自然而然地爱你。
如此,在两个相爱的人之间,会唤醒与带出彼此内心更多的爱,借由爱的能量,让彼此的生命进入到更高创造的层面。而爱,终会带来生命的自由绽放。(G)(2)
新闻推荐
高清摄像头守护安全 专职消防队抢险救援,海南保亭槟榔谷:打造平安景区“样板”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景区作为全国首家民族文化5A级旅游景区,是集人文、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大型生态公园,每天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