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抄袭皆黜落”,老师较真儿何以成新闻?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9-18 06:23 大字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这两天,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苏湛给《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程的学生写了一封成绩公告,告知其将执行“抄袭者一律给零分”的成绩处理方式,22位期末作品涉嫌抄袭的学生被他直接打了零分,苏教授的“严格”在网上引发热议。

乍一看难免会觉得这位老师很另类,可这种较真儿难道不是每个老师应有的基本态度吗?不久前网络上热捧的、被称为“扫地僧”的高校教师王晓琮,也非常较真儿地给学生打过59分——这是一个只要老师想给,就非常容易及格的分数,而他却没有。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里的考试似乎有着一种潜规则。比如,58分、59分就不应存在,而应被老师高抬贵手提到60分,否则就是跟学生过不去。再如,学生的论文、平时作业等在检查时可以睁只眼闭只眼,没必要逐字阅读,只要写个“阅”,签个日期,甚至是花名册上画个勾就完事大吉。

这种怪象既是考试方式与内容缺少创新的表现,也有一些老师图省事、怕得罪学生的原因,最终导致师生间形成了一种“默契”——注重教学任务的程序性完成,忽略教学本身的过程性体验,更降低了教学、考核的质量。

时下舆论时常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眼高手低,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他们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没有被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的不断刺激。这种刺激,“放水”通过的考核给不了,不去较真儿的老师给不了,温水煮青蛙的“舒适”环境更给不了。

所以,在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课”的改革中,课程考试作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值得较一较真儿——能否从认识态度上将对大学考试的重视提高到与学校拿重点项目、争科研资金同样的地位?能否从制度设计上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细节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标准?能否从实际操作上让老师既重视学生评价,又不忌惮学生给差评?能否从推动改革上将可以混学分的课程也作为一门“水课”从大学课表上清理出去?

《礼记》有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受人尊重,源自于其学高身正,更源自于其严格公允的评判,它不仅体现着执教水平,也展现着业界良心。当高校老师的较真儿成为新闻,我们在点赞之余,也该做些更深入的思考。

新闻推荐

手工煎饼与城市管理的双赢

本报讯通讯员续元元岚山手工煎饼,不仅是岚山的传统主食,更是岚山头人的“乡愁”。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