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不要模糊了七夕传统节日的内涵

枣庄晚报 2018-08-16 09:47 大字

张莉萍(本报)

七夕节将至,大街小巷盛开的玫瑰花俨然成了“七夕大战”的一面旗帜,与此同时,精明的商家更是瞅准了这一商机不竭余力地掘金“七夕浪漫经济”,各类促销活动粉墨登场。令人担忧的是,如此被现代绑架的传统节日,也许多年之后,就不会再有人想起其真正的内涵。

然而,现状却是很少有人知晓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七夕也称乞巧节,即农历七月初七,在大家心中织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当晚,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民间又传“七夕兰夜”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许多少女会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传说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近年来,这一天又有了“中国情人节”的说法。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正式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历史的原因,时下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知七夕节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来,再加上近几年商家把七夕节作为中国情人节的商业化炒作,在许多人的眼里七夕节就是情人约会、鲜花、巧克力、钻石、黄金等商业元素,那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和过节方式,与人们渐行渐远,真的成了传说、成了记忆的符号。

尤其是在七夕的经济学里,总少不了浪漫与爱的烘托,不可置否“风起云涌”的“浪漫经济”,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似乎都与七夕节的文化氛围大相径庭。一方面,只重视浪漫经济的开发,加上过度营销和铺天盖地莫名的噱头,成为节日仅存的符号狂欢;另一方面,贴个“情人节”的标签,再来个简单的商品打折促销就算过节,这样的过节方式让七夕这个传统的节日不仅失去了文化元素,也失去了其原本的内涵意义和仪式感。

因此,留住七夕节的文化根脉,我们就要尊重传统、拾起传统,而不是随意地更改。有关部门也要切实担负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提高站位 增强意识 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本报讯(记者黄海波)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获悉,按照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系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