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老黑山村:边远旮旯“榛”脱贫 新华社记者 邹明仲

延安日报 2018-08-14 15:52 大字

一弯江水绕村,榛子漫山遍野。地处辽吉两省交界处的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老黑山村,经过15年耕耘,确立了知名榛子产地的地位,村民们摆脱了贫困。

老黑山村是如何走出旮旯、打赢“翻身仗”的?

找出路:从种生姜、葡萄到栽榛子

“口粮田里栽榛子树,那不是胡闹吗?”88岁的村民吴金福,15年前听说村里号召栽榛子树时,很难接受。“种了一辈子玉米和大豆,既稳当又省事,早习惯了。榛子树至少3年后才结果,砸在手里咋办?”

村民的担心不无道理。此前,老黑山村试种过生姜,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了30多亩,可当年价格跌到了两三角钱一斤。还试种过200多亩葡萄,可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保管储存难度大,最后不得不放弃。

虽然经历过失败,但村支部书记王福全以及干部、村民感到,老黑山村已到了必须闯新路、确立新产业的时候了——

“人均耕地不到2亩,大多只种玉米、大豆,算上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人均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村里几年都听不到新婚的唢呐声,听不到新生儿的啼哭,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王福全说,“当年,村民们要说自己是老黑山村人,脸上都没光彩。”

见成效:榛子成了“金果子”

一年秋天,王福全带领着几个干部、村民到了沈阳、大连等地考察,发现了“平欧榛子”这个品种。

村里请来专家论证,认为老黑山村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达到165天以上,加上山坡地多,适合榛子生长;且榛子容易储存,价格稳定,盛果期亩产可达五六百斤,效益可观。

虽有反对声音,但村民们还是决定推广这个项目。但是,买榛子苗的钱从哪儿来?村里账面上已没了钱,从村民们手里征集资金更难。王福全和村干部们犯了愁。

当时,县林业局有一个引导山区农民发展榛子产业的项目,可以提供购买榛子苗的部分资金。王福全很兴奋,几天内就带领村民们挖好了树坑。7万棵榛子苗就这样种下了。

“这些苗成了我们的‘第一桶金\’。后来每亩净收入近万元。”王福全说。

眼看挣了钱,村民们纷纷改种榛子树。吴金福一家从几块薄地上栽,到后来20多亩地陆续都栽满了。吴金福的儿子吴德臣说:“榛子成了俺们的‘金果子\’!”

信心足:走对路子稳脱贫

15年过去,村民家院里都栽上了榛子树。老黑山村成了知名的榛子产地,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榛子产业壮大了,大家腰包鼓了,都是坐飞机去谈生意。”王福全自豪地介绍,2017年全村榛果产量160万斤,收入1800万元,村人均收入2.5万元以上,100多户村民买了小汽车。

老黑山村的榛子产业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其周边已发展榛子种植2万亩以上,吸纳2000多名农民就业。

“干实事,才能赢得百姓信任。”王福全说,“只要路子走对了,我们这样的边远村也能改天换地。”

记者了解,2017年,村里脱贫77户157人,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家家都建起了新房。剩余13户建档立卡户、30人将于今年年底实现稳定脱贫。

新闻推荐

10年未见过一面 苏州一女子被“特种兵男友”骗走150万

现代快报8月14日消息,苏州太仓的王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与“特种兵男友”李卫平从未见过一面,却接连给对方汇去共计150万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