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对“假乞丐”要零容忍常监管

济南日报 2018-08-13 11:53 大字

黎青作

□犁一平

近日,有网友称地铁9号线上有乞讨人员组团行乞,地铁七里庄站的卫生间甚至成了行乞人员“上班”换装之地。8月10日,记者探访发现,当天有多名乞讨人员在9号线的列车上进行乞讨,其中的一组乞讨人员两小时的收入就超过了百元。当天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会同市交通执法总队轨道执法大队,在地铁9号线七里庄站开展联合集中治理。目前,已有9名乞讨人员被移交轨道执法大队。(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地铁9号线的“乞丐团”被举报,大概有两个因素,一是网友觉得“太脸熟”了,是“职业乞丐”行骗;二是网友发现这些“乞丐团”每天“有规律”地“换装”,而且,每个小组“有秩序”地“工作”,被这种赤裸裸的“骗乞”行为惊到了,看不下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专门从事地铁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及工作人员为何没有发现“乞丐团”的“骗乞”行为,也不阻止“骗乞团”的“专业乞讨”行为?网友都能认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人员没发现。是真的没有发现,还是习以为常了?答案不言自明。

当然,习以为常的不止地铁负责人一个。毋庸讳言,当下全社会都没有把打击“假乞丐”列为社会管理工作,“假乞丐”和乞丐“职业化”现象较为普遍。

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看到乞丐“职业化”的社会影响:一来“骗乞”戳破了社会底线,透支了社会信任,当公众发现“职业乞丐”现象以后,就不再轻易相信真乞丐,遇到有特殊困难的人众筹,也不敢相信;二来“假乞丐”不劳而获,纵容了懒惰风气;三来影响城市市容市貌。

甚至有少数“职业化”乞丐团伙拐卖儿童,把儿童当“骗乞”道具,为了博得同情,故意弄残儿童。因此,必须严管乞讨行为,对“假乞丐”要零容忍、常监管,不留死角,不给“假乞丐”生存空间。

新闻推荐

空调维修陷阱调查:标价成摆设 “缺氟”成常用忽悠手段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空调一旦出现不制冷的情形,往往会被一些维修人员“忽悠”需要加氟。对此,有空调行业内部人士表示,其实空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