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有机认证须消除“品质背书”的制度蛮荒

山东商报 2018-08-07 11:26 大字

有机农产品认证花钱就能办,还有一些公司业务员“指导”被认证企业如何蒙混过关,有机农产品认证乱象给有机产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对于有机农产品在销售、认证、管理等环节存有漏洞,社会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面临多重风险,农业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应该提升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力,建立企业农产品可追溯体系。(8月6日《经济参考报》)

有机食品有玄机是由来已久的乱象,普遍的观点都是将问题的主因归咎于有机认证“重认证、重管理”,看似有道理,其实等于没说。有机认证实行的是第三方认证制度,虽然按照《有机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认证机构有责任对所认证的有机品牌加强管理,但事实上在庞大的认证数量面前,认证机构并不具管理能力,同时也缺乏像行政监管一样强有力的手段,所谓的责任其实形同虚设。

更何况,有机认证机制是静态的产品品质认定机制,即便很严格,一旦认证成功,就可以贴上优质高价的标签,与商标领域的“著名商标”的“背书”机制很相似。必须理性地看到,静态的认定并不足以保证所标识的产品动态的品质,有机食品严格按标准生产,需要付出更高的生产与管理成本,没有严厉约束的钳制,单纯寄希望有机品牌生产者的自律并不靠谱。

许多有合法有机认证标识的农产品,出现农残超标甚至含有禁用农药成分,连基本安全标准都不达标,还可以披着有机的外衣,这本身就很荒唐。更突出的是,假有机的横行侵蚀了真有机的市场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逐良的畸形市场生态。很大程度而言,有机认证可以一本万利,反映的仍然是食安监管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双重制度规范的缺失。

根治有机认证乱象,亟待解决好两个层面的制度设计。一方面是食品安全的强制门槛,无论什么食品满足食品安全是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逐步建立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健全产品产地检测、市场准入检测制度,健全农产品、食品追溯制度,用必检的数据说话代替认定的静态背书,构建农产品健康生产的整体环境。另一方面逐步建立高品质农产品分类分级标准、检测体系,健全相关法规,纳入市场公平竞争范畴规制与调节,配套相应的标识管理办法,明确虚假标识、农产品不达标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建立与高收益相对应的违法成本,形成以农产品品质动态管理为核心的制约机制。木须虫

新闻推荐

注意!移动支付这样做更安全

资料图片从中国银联近日公布的《2017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中的调查数据来看,八成以上的受访者经常使用二维码扫码付款,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