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汪曾祺的《晚饭花》
●张天依
汪曾祺的《晚饭花》,一篇千余字的小说,没有洋洋洒洒的篇幅,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点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是及其冲淡。但是,读过之后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有一种浓烈的力量。
先看冲淡。
冲淡人物。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有两个,王玉英和李小龙。王玉英一家三口,弟弟还在上小学,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该是个公务员吧。也许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吧,王玉英总是一个人在家做针线。“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李小龙是个学生,每天放学都会从王玉英家门外经过,“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正值妙龄而又美丽的女子王玉英安于这白开水一样平淡的日子,不急,不忧。而正直青春的少年李小龙面对自己内心的感情,也不急,不忧。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未婚夫有点才气但名声不好,人送外号“钱老五”。
冲淡故事。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李小龙和王玉英同住在一条巷子里,李小龙暗恋着这个“邻家女孩”,每天傍晚放学回家,都要驻足王玉英家门口,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欣赏在晚饭花旁边做针线的王玉英,这成了他一天的必修课,“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黄昏与王玉英似乎成了李小龙生命的一部分。“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淡悲情。这个故事作者淡淡道来,面对爱情这一令人神往的话题,我们看不出暗恋者李小龙的冲动,面对爱情他不去表达,不敢倾诉,只是默默忍耐。李小龙放学回家看见出嫁后在河边淘米的王玉英,文中只写道“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我们也看不出少女王玉英对爱情的热望,她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嫁给名声不好的钱老五。
作者用意何在?我想,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经历,让读者看到个性泯灭、陈旧保守的传统观念对人的深刻影响,这些观念已经深深根植到人们的心里,融进人们的血液中。王玉英、李小龙的悲剧淡淡的弥散开来,让读者扎心。这篇小说表现的就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让读者思考悲剧背后的时代。
再说纤秾。
纤秾,是这篇小说在读者心里发酵后的生成。在这篇小说里,让人感到活力四射的是王玉英家院子里的晚饭花,“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婚后的王玉英头戴红花到家门前的河边淘米,我想她戴的应该是一朵晚饭花。晚饭花是理解这篇小说的一把钥匙,作者借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晚饭花与少女王玉英互相映衬,烘托出王玉英内心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晚饭花犹如一束热烈的光辉照进这冲淡的现实。这篇小说的批判意味才显露了出来。汪曾祺先生以清醒的头脑关注人性,把笔触伸向人性的深处,从中折射出人类的生存现状,引起读者对生活的审视和反思。
这篇小说里的王玉英不同于《受戒》中清新秀美、伶牙俐齿的小英子,亦不同于《大淖记事》里漂亮能干的巧云,《侯银匠》里精明成熟的侯菊,在命运面前她逆来顺受,可是,平静的外表下那颗热烈开放的晚饭花一样的心不知压抑了多久。
新闻推荐
王家山小学402班徐依儿小记者29017指导老师娄苏静我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子,平日里总是嘻嘻哈哈的,很少哭鼻子。可是,在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