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蹲点零星棚户区 居民多重防线“抗洪”,盼60年老宅改造
一进院子就能看到防汛沙袋,居民在门口察看雨情。本报记者刘雅菲摄25日21时,暴雨还没有要停的迹象。北坛大街15号院居民周茂凯虽然开着电视却无心看,时不时站起来看看外面的雨。“大雨大淹、小雨小淹”,住在这里的57年里,院里的水没过大腿,屋里的水到过膝盖,家中几乎件件家具都被雨泡过。记者25日蹲点暴雨中的棚户区,见证一户居民的“抗洪”历程。作为北坦街道仅剩的几户零星棚户区居民,周茂凯盼望着过上不用担心下大雨的生活。
本报记者刘雅菲
分界线十分明显
家具件件都泡过
周茂凯家的柜子上,离地20厘米左右,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线以下的柜子纹路里有些发黑。“我已经擦过很多次了,就是擦不掉,这些黑水都已经进家具缝里了。”周茂凯说,这条线是上次下大雨家里进水后留下的,这样的痕迹在家中随处可见。
从出生起,周茂凯就住在北坛大街15号院。这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小院现在住着7户人家,在周茂凯的印象里,只要一下雨院子里就会积水,雨再大点,水就会进屋。“这屋里几乎件件家具、电器都泡过水,上次屋里进水,把家里的电闸都给烧了。”
屋子西墙上,一大块墙皮已经离开了墙体,扯开一条大缝。“一下雨进水这墙面就潮,墙面都成‘上水石\’了。”不仅墙面潮,地面也潮,“我那地板上铺瓷砖之前,那地上就跟这一个样。”周茂凯指着屋外一个水洼说。
积水对于这个院子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放眼院子,处处能见到积水后的痕迹。“你看这房子,下头的石头缝都让积水冲刷空了。”周茂凯摇着头说,这房子泡一回基础就要差一点。
排水口只有碗口大
雨水大了就倒灌
小院里唯一的排水口位于门口西侧的角落里,只有碗口大小。下午2时许,雨开始淅淅沥沥下起来,小院里很快形成一条“小河”,顺着院里的低洼处流向这一排水口。雨稍微大一些,这个排水口便满足不了排水的需要,院子里迅速有了十厘米左右的积水。
周茂凯已经摸准了雨的脾气。“你看今天的雨,时松时紧,大一阵再小一阵,这样路上的水来得及排出去,问题就不大。”
“但是如果持续降雨,路面上积水严重,倒灌到院子里时,那就麻烦了。”周茂凯说,那时候院子里的水一下子就涨上去了,短时间排不出去,攒多了屋里就进水了。
“2015年8月3日那场雨就是这种情况。”那天北侧三孔桥街铁路桥下积水达到了3米,北坛大街上的雨水径直灌入周茂凯家的院子,院内积水半米多高,屋子里的积水也有20厘米。
逢雨必淹逼出多重防线
家家户户装上高门槛
为了避免家具家电被淹,他们也是想出了各种办法。一进小院大门,记者就看到在门的右侧摆放着一摞沙袋,对于小院来说,这是第一道防线。“起码可以阻止外面的水灌到院子里来。”但是院子是露天的,沙袋一堆,院子里的水也流不出去了。
于是,每家每户门前又增加了第二道防线——高门槛。周茂凯家的厨房门口就设置了一道30厘米左右的门槛,“进进出出是有点不方便,不过这样一般的雨就进不了厨房了。”在客厅的门口,周茂凯又设置了一个活动的门槛,看着水要涨上来了,就把这道门槛装上,暂时挡一挡。
记者在周茂凯家采访,正好遇到北坦街道办和双井社区的工作人员到周茂凯家了解情况。在小院北侧几十米,就是北坦街道办。进入汛期,街道办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值班。北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萌说,北坛大街15号院也是他们在下雨时关注的重点点位。
周围路面长高
小院变成洼地
“一到下雨我们就受罪,真希望早点过上不用愁下雨的日子。”周茂凯说,院子里不少居民一到夏天听见打雷就怕,这些年眼看着周围的地面和建筑都在“长高”,显得院子越来越矮。
在周茂凯的印象里,儿时小院的门口比门前的道路要高出近一米,而现在门口的路比小院高了几十厘米。
堆沙袋、提门槛,都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以我们现在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棚户区改造。”周茂凯说。他曾亲眼看着济安新区的居民在棚户区改造后搬上了楼房,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心中充满了羡慕。
在北坦街道办,像北坛大街15号院这样的零星棚户区还有三处,其中河套庄的棚户区已经列入零散棚户区的拆迁计划,而15号院什么时候能改造,张萌也不知道。“这种零星的棚户区面积很小,开发商也不能单独进行开发。我们也希望能尽早完成棚户区的改造,让这些居民不用再为雨发愁。”
新闻推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58同城、赶集网等平台现招聘陷阱。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