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枝”等第三代毒品被管制
“小树枝”等第三代毒品被管制
“小树枝”、“笑气”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已在本市出现滥用情况,北京已经对新产生的有这类物质或者这类成分的药进行管制和相关的法规完善。6月24日,在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2017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222起,抓获涉毒人员9158名。北京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北京市仍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通过互联网通信工具联络,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毒品,成为本市毒品违法犯罪新常态。
第三代毒品
成为禁毒的重要方面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本市连续查获走私入境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恰特草”超过1吨。同时,“小树枝”、“笑气”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已出现滥用情况。
据悉,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第三代毒品”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或全新设计和筛选而获得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或麻痹等危害性。该类物质少量吸食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1000倍。
据市禁毒委副主任陶晶介绍,毒品不光是传统意义的海洛因、冰毒等等,近几年禁毒过程中发现,新使用、新滥用的含有精神活性物质或者麻醉药品的物质,被涉毒人员滥用。 第三代毒品滥用的风险隐患日益凸显,药物滥用成为禁毒的重要方面,滥用药物的宣传是现在禁毒工作的又一个考验。
针对第三代毒品的管控问题,陶晶表示,相关管理条例非常明确地列举了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针对药物滥用的情况,在禁毒工作中,相关部门一方面会按照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范畴,现在已经对新产生的有这类物质或者这类成分的药进行管制和相关的法规完善。
毒品犯罪
呈网上网下融合态势
2017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1016件,比去年增长11.4%,其中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747件,非法持有毒品案130件,容留他人吸毒案135件。
从案件审判情况看,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受雇进行犯罪活动的情况依然明显,累犯及毒品再犯比重较大,以贩养吸、刑满释放后短期内又实施毒品犯罪的再犯情况较为突出。涉网毒品犯罪形势严峻,伴随着新型交际平台的普及,毒品犯罪呈现网上网下融合,线下线上同步态势。通过传统的邮寄、物流、快递贩卖、运输毒品的情况依旧突出,通过新生的“闪送”方式贩卖毒品的情况开始出现并占有一定比重,使得毒品犯罪更加隐蔽、更加迅速,加大了打击难度。
据了解,目前毒品犯罪各阶段的分工更加细化,各环节均呈现出网状结构,涉及大宗毒品的贩卖、运输,多采用雇用他人的方式,隔断了犯罪人员与吸毒人员的联系,增加了查处难度。
而合成毒品在吸毒人群中蔓延和滥用,毒性强、易致幻,极易诱发次生犯罪。有的吸毒分子驾驶机动车上路肇事肇祸,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有的吸毒后实施杀人、放火等暴力犯罪,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有的为获取毒资实施抢劫、盗窃等侵财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
涉毒犯罪案件
2017年以来破获1222起
市禁毒委副主任陶晶介绍,受国际、国内毒品问题蔓延影响,北京市仍处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首先表现为吸毒人员持续增长。2017年,本市查获吸毒人员7745名,同比上升3.2%;截至2017年底,本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3.6万名。10年来,本市吸毒人员年均增幅10%左右,2017年增长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 其次,涉毒犯罪数量居高不下。2017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涉毒犯罪案件12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13名,其中,贩毒案件占65%。
此外,国家禁毒办研究表明,滥用冰毒5年以上即会产生致幻等精神病症状。现本市滥用冰毒超过5年的吸毒人员已达9000余名,存在较大的肇事肇祸隐患。
一方面,本市存在涉毒重点群体坐大成势的风险隐患。2014年以来,针对在京涉毒重点群体对本市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本市相继开展了禁毒会战、网络扫毒等专项行动,查获的重点群体涉毒人员有1500余名。另一方面,涉毒犯罪案件中的犯罪手段更加隐蔽。2017年,共破获网络涉毒犯罪案件389起。通过互联网通信工具联络,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运输毒品,已成为本市毒品违法犯罪新常态。
文/本报记者张香梅
?
新闻推荐
市场上热销的所谓刷步神器微信运动的榜首不靠运动,而是依靠刷步器就能轻而易举获得。“鼓励用户积攒运动步数——进而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