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还需用重典 ——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评论之五
本报评论员
营商环境与干部作风、社会风气密切相关。好的作风、好的风气才能带来良好的营商环境。过去,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经常遭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折腾人、折磨人不说,还误事误工、阻碍发展。此外,一些有权之人顶风违纪,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惯于吃拿卡要,坐等请客送礼,群众深受其苦、极为反感。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发力和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区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行政效率显著提高,干部作风持续改进,社会风气不断净化,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
不可否认,在正风肃纪持续加码、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态势下,吃拿卡要等现象已不多见,门好进了、脸好看了,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但“事难办”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热衷于“混”,占着位置不干事,只出工不出力,不贪不占、啥也不干;有的人习惯于“拖”,工作消极应付、敷衍塞责,能推则推、能躲就躲;有的人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上没有具体行动,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干的不干,转作风成为空话。
这种行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却会降低行政效率、损害政府形象、破坏营商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的比拼,比的是服务质量,拼的是办事效率。任何一个部门和办事人员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都有可能影响企业投资的信心和决心,都有可能给当地营商环境减分。
此外,在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形形色色的潜规则、隐形障碍和“灰色地带”。有企业反映,把银行贷款投入生产经营还不到两个月,在没有出现违约和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只因不懂行业潜规则,就被《企业信用征信报告》列为“关注”。即使提前还贷后,仍贴着被“关注”的标签,导致企业、股东以及股东的其他公司在贷款融资上四处碰壁。
沉疴施猛药,治乱用重典。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抓住了要害和关键,更表明一种态度和决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区上下、各行各业的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要用好督查问责这把利器,发挥好用人导向这个最有效的指挥棒,敢于动真碰硬,下猛药、出重拳、亮利剑,向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坏规矩说“不”,对“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开刀,下大力气惩治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让“太平官”移位、私心者出位、无为者让位,从而倒逼各级干部扛起责任、积极作为。
新闻推荐
维持原判杭州保姆纵火案二审被告人莫焕晶获死刑 受害者家属林生斌:这个结果是预料到的
维持原判受害者家属林生斌:这个结果是预料到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二审,被告人莫焕晶获死刑。宣判现场。“保姆放火案”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