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熊孩子”根在“熊家教”

南宁晚报 2018-05-11 06:34 大字

■何旭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5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从教育学分析,“熊孩子”的年龄一般在5到12岁之间,他们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他们无厘头的要求往往弄得你不耐烦乃至抓狂。

翻阅新闻报道,“熊孩子”做的“熊事”历历在目:媒体报道的那些在文物古迹上爬上爬下、在游人密布的地方随地大小便、在供人观看的景点上蹦跳,在长城、故宫等处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孩子固然是有错,“熊孩子”身后的父母,他们不应该无动于衷。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许多公开场合,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群父母:面对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不仅不制止,反而“添油加醋”。 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只能是“熊孩子”。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也有人说,一位伟大的父母胜过一百位优秀的校长,这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道出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教的缺失,在给社会带来公害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极端危险的境地。家长的不作为,直接后果却由小孩承担,家长的责任在哪?因此,要想制止“熊孩子”的行为,不仅是要对“熊孩子”批评教育,要其监护人赔偿经济损失这么简单,应该以此为戒,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面对“熊孩子”的惹祸,该反思的不光是家长,学校、社会也应该有所行动。各方担负起相应的教育责任,不要让孩子的无知和好奇心,成为我们社会之殇。

新闻推荐

南方电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催生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迅速成长——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锻造新时代“电力工匠”

珠江两岸,不仅有美丽花海,更有璀璨灯海。东西跨度近2000公里的南方电网供电网络,覆盖100万平方公里、2.3亿人。这背后,是一批批“电力工匠”,从南方5省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供电所、工作室开始,串联起创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