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结构”真假难辨 真能稳赚不赔?

青岛早报 2018-05-11 06:02 大字

监管部门近日发布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且将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记者近日在上海、北京、福建、辽宁等地银行走访了解到,目前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依然热卖,但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少银行推出一种新型的“结构性保本产品”作为替代,发行火爆。然而,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的结构性产品真能稳赚不赔吗?

存量产品逐步退出

记者日前走访上海多家银行网点发现,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依旧热卖,理财经理也会推荐一些非保本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以前高。

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到2020年底,保本产品对应老的资产可以续发,对应新的资产就不能做了,银行将逐步收缩存量产品规模。

针对市场的保本需求,一些银行将大额存单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方式,多家银行先后上浮大额存单利率。普益标准调研显示,有多家银行会在5月发售大额存单,且大额存单利率相较基准利率上浮50%以上。

记者在平安银行的柜台上看到,保本保息大额存单的宣传单摆放显眼,三年期以上年利率都超过4%。

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一种新型“结构性保本产品”逐渐升温,这种看似存款实则挂钩衍生品的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新宠”。记者在中信银行上海徐汇区一家分支机构宣传板上看到 “保本!4.55%或5.55%”的字样。理财经理称,这款“乐赢利率结构保本”理财产品,一部分资金挂钩了外汇市场,银行如果做得好能获得5.55%的收益,若做得不好保底也能获得4.55%的收益。

据记者了解,结构性产品目前成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在央行的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属于存款项下,被纳入表内,是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达8.8万亿元,一季度新增1.84万亿元。而2017年全年新增规模仅为1.8万亿元。

结构性产品也存在“假结构”

结构性产品是指通过某种约定,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期权结构,挂钩汇率、利率、指数、商品等。通常的操作是将本金投资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将定期存款的利息投资于期权市场。根据某个时间段或时间点投资标的价格波动,选择是否行权。赌对了行权,投资者获得额外的浮动收益;赌错了不行权,损失也只是充当期权费的利息,并不影响本金。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银行的结构性产品也存在“假结构”的乱象,风险值得关注。招商证券指出,在当前理财产品违约率整体较低的情况下,结构性产品若不能提供与保本理财相当的收益率,短期内难以起到承接作用,而“假结构”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常用手段之一。

“有些期权投资是虚晃一枪,实际是银行自掏腰包,把原来送的米和油包装成金融衍生品,吸引客户。但其中蕴含的各种风险,需要监管进一步重视和规范。 ”麻袋理财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称。

长期来看,即使是“真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结构性产品就遭遇“滑铁卢”。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这类产品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本,然而金融机构发现了其能绕开监管,提供较好的获利机会,所以投资标的也越来越复杂。

“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保本的目的逐渐丧失,变成了金融机构获取高额利润的游戏。 ”王剑称,当市场情绪稳定、相关机构信用情况较好时相安无事,一遇市场逆转风险就会暴露。

融360银行业分析师刘银平说:“今年以来结构性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建议监管部门予以重点关注。投资者也要改变理财思路,提升自己的理财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互联网机构不得提供黄金账户服务

  5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互联网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  这是4月份对互联网资管产品开展严格监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