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新建小区引入医用电梯

江淮时报 2018-04-20 10:58 大字

■北京市政协委员黄金雄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数字显示,北京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疾病将不断增多,各种突发疾病率将不断上升,而在政府“9064”养老格局进行规划布局中,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将进行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需要完善的设施来进行保障。

目前北京市政府在医疗设施、人员配备、机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优质资源的配置。但是,在完善居家养老体系过程中,配套的设施应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跟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居家养老模式,才能实现居家养老与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才能全面推进、全面实现健康社会。因此建议将医用电梯使用纳入新建住宅楼房建设项目,政府在新建住宅楼房时严格审批与管理,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安装医用电梯,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为人民群众生命保驾护航。

医用电梯是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居住在高层居民楼的居民一旦发生紧急病情,如脑出血、心脏病突发、心梗、腰椎骨折等情况,是不能乘坐普通电梯,否则将会导致病情加重,而应该平躺在急救担架上,通过医用电梯顺利下楼。现有的电梯根本无法满足急救担架的放置。因此,把紧急病人快速从居民楼上送到医院抢救,医用电梯已成为一道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为此建议,今后政府要对在建或已建的高层住宅楼进行排查,由政府出面督促协调有条件改造医用电梯的单位,进行改造。

2012年,住建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新出台 《住所规划规范》规则,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所,每栋楼设置电梯不该少于两台,其间要装备一台可包容担架的电梯。但由于这并非强制性标准,当前开发商修建高楼时,为节省空间,基本没有设置医用电梯。因涉及到民生问题,建议北京市政府应将此规定为强制性标准,在新开发楼盘审批时,在医用电梯设置方面把“应设置”改为“须设置”,这样执行程度就会严格。

建造单位与规划单位要认真履行新标准,严格审批标准与管理。在电梯出口空间规划时要满足急救需求,预留足够空间,便利担架等急救设备的运用,防止因楼盘规划缺陷而致使急救死亡事故的发生。

建议政府对全市老旧小区楼房改造计划中,在设计增设电梯项目中,将医用电梯安装一步到位,为居家养老进行整体布局、战略布局,以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政府要将此作为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一项工作,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示范性试点项目,以带动、推动全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

新闻推荐

巴东县两干部修建“活人墓”

新华社武汉4月17日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严肃查处了两起党员干部修建“活人墓”案件。据巴东县纪委通报,2017年1月,吴某某在巴东县沿渡河镇堆子场村3组为本人及配偶张祖荣修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