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拥有灿烂内心的农民父亲
梁光正早已在梁鸿《中国在梁庄》一书里露过面。小说中,父亲十分爱管闲事遭村支书排挤、闲时喜欢哼戏,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大姐能干懂事早早顾家的设置,都与现实生活中她的遭遇如出一辙。在讲述故事的方式上,小说没有采用刻板的直线时间叙事,而是在时间的锁链上自由游走,逐层揭开梁光正与四个子女及妻子、情人的情感纠葛,在几个子女的的视角间不断转换的中间,穿插着一个叙述人“我”的声音,有时候像是全知的旁观者,有时候又化身为子女中的一员,使得小说呈现内外聚焦相融的状态,也使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更加多维,增添了更多真实感。
故事不算复杂,主角是一位有着“堂吉诃德”式精神的农民父亲,要说他这一生,也还算普通。当过农民,倒卖过麦冬,“文革”时经历过打压,妻子去世后续弦,过了一辈子的贫苦生活,儿女终于成家,于是准备开始安享晚年。但是,他总喜欢折腾生活,数十年执着于寻找年轻时失散的亲戚,爱帮人打官司,尤其喜欢管村里女人或者寡妇的闲事。然而,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一辈子风流韵事不断的人,却对早已过世的结发妻子有着惊人的执着。要说儿女都不理解他的处事方式,几十年一直对他心存芥蒂吧,但不管是独子还是三个女儿,都从外貌到个性像极了梁光正本人。连作家本人也解不开的谜是,他作为一个天天需要下地干活的农民,身上总是穿着一尘不染、平平整整的白衬衫!“父亲”“丈夫”“农民”,梁光正这一生不管扮演哪个角色,似乎都不太称职,但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那就是不管家里经济状况如何,只要把粮食可能盈利的钱一算,“灿烂图景在大家面前展开……没有人不被这样的父亲感染”。大家都知道他风流成性,但不管是打官司的黑脸姐姐、乡村医生梅菊、巧艳妈,还是蛮子,都对他有特殊的感情。他虽然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但对所有事都能发表一番像模像样的评论,甚至在村里征地的时候,只花几天时间就弄清了政策进而发动村民形成一场运动……一个看起来如此平凡的农民,能做到这么多不简单的事情,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有“光”。这束光里,有他的博爱、天真、善良、乐观、坚持……所以他可以“一意孤行,昂着头,朝着他一生期待的、为之激动的方向扑棱棱飞过去,根本不管前面是风车、悬崖还是险滩和泥泞”。
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梁光正虽然喜欢穿干净的白衬衫,也喜欢到处吐痰,这一点看似互相矛盾,实则真实反映了群体在艰难转型中的痛苦与挣扎。按推断,梁光正出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他经历了六十年代的风波、七十年代的改革与新世纪的飞速发展,但他的精神世界还滞留在过去。小说里写道:“父亲迷失在哪个年代?”梁光正大概停留在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被打破之前的年代,幸运的是,尽管“看起来有点衰败和孱弱,但他眼里散发的光却足能凿穿日月”。他还保留着对生活的绝对乐观与自信,所以他能在不算顺利的生活境况下仍然“忙着照顾病人,忙着帮别人打官司,忙着出门做小生意,忙着研究国家大事”,并将自己的光辐射到周围每个人身上。
如果说看小说前半部分时觉得他不仅是个“事儿烦”、善于不断给子女增加负担的“麻烦精”,那么当小说的后半部分写到他的生命之烛即将燃尽时,读者又恨不得作家多增加一些篇幅,再絮叨一些他做过的“无意义”的事。因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崇拜和向往着这样一个心里始终有光的父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于卿通讯员邢向前高新区清池街道东清社区位于清池街道健康东街浞河东岸,自2008年8月启动棚改,历经7次拆迁,截至2017年年初,仍有209户居民未拆迁安置,是街道乃至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