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祭祀更“清明”
□ 付彪
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清明节即将到来。为革除丧葬陋习,树立文明丧葬、祭祀新风,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3月23日召开“生态绿色清明”发布会。从3月下旬到清明节,在石市人民纪念堂推出鲜花祭祀活动期间,石市殡葬管理处将通过鲜花免费发放、置换、文明祭祀签名墙等活动,推行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开家庭追思会等形式,倡导文明健康安全的祭祖形式。(3月24日《燕赵都市报》)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至今日,清明更蕴含着文明、绿色、环保理念。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精神传承。清明怎样过才“清明”?老话题引发人们新思考,一个共识不容忽视:清明应当“清明”过,移风易俗正当时。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各地都积极倡导文明祭祀、绿色祭祀、低碳祭祀,不少地方不仅推出鲜花、卡片、黄丝带祭祀“新三样”,还大力抵制烧纸、焚香、磕头“旧三俗”;除此之外,许多政府部门、各大网站、殡葬服务单位也纷纷发出“致广大市民朋友的倡议书”,广泛开展“网上寄哀思”“时空信箱”“思念墙”等文明祭奠活动,助推社会风气走向“清明”。
但无需讳言,现实中依然有一些人存在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乱象频现的祭品市场就可见一斑:纸钱早已不只是简单的铜钱剪纸,大面值的纸钱应有尽有;豪车、豪宅、奢侈品甚至还有学历证书、“美女”“保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真可谓“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条龙”,要啥有啥。如此祭祀,不仅亵渎了先人,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细细想来,清明节历经时代的变迁延续至今,其生命力不只是祭祀的形式,更在于其背后传递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当我们站在先人墓前,献一束鲜花,捧一抔新土,不单是履行一种仪式,而是为了唤醒我们不该失去的记忆,凝聚我们砥砺奋斗的力量。
文史学者指出,清明除了让活着的人向逝者遥寄来自尘世的哀思,同样负载着尘世间最高贵的理想,如天地清明、政治清明、人心清明等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追思过往,展望未来,同先人对话,丈量尘间纷扰,还有什么比得上那树底清风、明月万里?顺应时代,文明祭祀,让环境更“清”,让心灵更“明”,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尊重和告慰。
新闻推荐
4月3日,湘潭市公安局联合市环境保护局、市人民检察院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通报湘潭公安侦破7.01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湘潭市公安局与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侦破“7.01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