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沉迷“养蛙”?警惕“强迫症倾向”

皖江晚报 2018-02-11 18:01 大字

“我的蛙都12个小时没回家了,明信片也没一张,是不是离家出走了?”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机养成游戏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小青蛙刷屏,闺蜜群也不再碎碎念八卦新闻,转而有模有样地分享“养蛙经”、做攻略笔记。

心理专家指出,一只“虚拟”小青蛙之所以在短短几天内,就虏获了年轻人的心,或许因为游戏集中了“空巢青年”的心灵痛点,能起到抚慰心灵、减轻压力的效果,但要警惕莫过度沉迷游戏。

玩家自诉:“反成功”的“佛系”情怀

资深手游玩家“老K”告诉记者,“旅蛙”游戏画面清新简洁,操作简便,但这些都不是它走红的真正原因。用时髦的词来概括,旅行青蛙算得上近期最为“佛系”的手游了。

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数游戏,例如在年轻人中同样火爆的恋爱游戏“恋与制作人”,都是以追求某种程度的“胜利”来作为目标的,玩家达到“胜利”的路径都是固定或相似的——需要依赖充值来不断更新设备、提升等级。而旅行青蛙则不需要用户额外充值金钱就可正常玩耍,在某种程度上与游戏“开心农场”的种植模式有相似之处。

更有趣的一点是,这只小青蛙可以说是相当“佛系”。青蛙自主决定何时出门旅行、去往何处,并不会因为玩家买了最贵的口粮、最高级的帐篷,就改变自己的“心意”。

因此,玩家无需整天捧着手机,

绝大多数时候要做的就是“等待”,每隔一段时间查看手机就好,也契合现在“上班族”和学生群体忙碌的生活节奏。

现象解读:“空巢青年”借蛙排解孤独

心理专家指出,这一代二三十岁的青年,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体验到的孤独感和人际疏离感会比以前的青年更为强烈。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自己出生的小地方去大城市打拼,单身、独居成为这一代青年的常态,因而有“空巢青年”之说。

年轻人总有一颗自由心,却不可避免要忍受各种羁绊。为生活疲于奔命的“空巢青年”,在横空出世的小青蛙身上寄托了某种理想。网友“老K”认为,小青蛙“就好比真实的自我,世界那么大,还有一只小青蛙能替我去看一看。”

为蛙儿子出门在外却不报行踪而担忧,为蛙儿子一顿饭吃五个钟头而焦虑……这些是年轻养蛙玩家的常态。

专家指出,蛙出门在外,给家里寄明信片,结交新朋友,归家时带回来自远方的特产,有时仅仅是一颗花菜或一个馒头,都能让玩家开心不已。这些场景,对每个离家进入社会的青年来说都太过熟悉——我现在扮演的不就是我家人的角色吗?

已婚玩家“米菲2”则认为,自己之所以痴迷于这款游戏,是因为“终于能实现当妈的心愿”。

“想当妈,又不想牺牲工作和个人时间,天天和孩子的屎、尿、屁、病搅和在一起,更不想咆哮教子,有损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养蛙是最方便、经济、环保、健康的选择!”她承认,自己的想法被已育的闺蜜们不客气地吐槽为“纸上谈兵、入戏太深、浪费感情”。

专家提醒:不停看蛙要警惕“强迫症倾向”

专家提醒一些有“强迫症倾向”的玩家,如果有以下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好能调适心理,必要时向心理医生求助:

1.每隔10分钟就要打开手机,查看蛙儿子是否回家/是否出门/是否寄了明信片;

2.三叶草见一棵就要收割一棵,容不得它在院子里存活太久;

3.明信片一定要集齐,特产一定要集齐,抽奖一定要都抽中一次。

在虚拟世界“佛系养蛙”或者“虚拟恋爱”,固然可以让人获得一些安慰,排解孤独寂寞的情绪,但是,再有趣的游戏,也替代不了身边真实可触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专家建议,与其在游戏中感动自我,体验亲情,不如暂时放下手机,给在远方的家人打一个电话,报一声平安,或是攒好假期,背起行囊去旅行一趟,用眼睛、相机来记录真实的美景。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组织扶贫干部打王者荣耀? 云南文山法斗乡回应:让年轻人释放压力

12个年轻人分成两组坐在会议室两旁,中间屏幕显示的是王者荣耀手机游戏画面,似乎还有一人充当裁判角色,上方电子条幅显示的是“法斗乡2018脱贫攻坚、提振士气迎新春王者荣耀电竞赛”。2月9日,记者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