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资深网民 为何被谣言轻易击中

警民直通车上海 2018-01-18 08:59 大字

16日晚,一则《坏人变老了!在上海某公交车上50岁老头暴打8岁儿童!!妈妈派出所奋起反击!》的帖子在网上炸开了锅。“老人,儿童,暴打,公愤,警察,母亲,复仇,血腥……”帖子里添加了不少吸引网民关注的热词要素,于是顷刻间有太多的人义愤填膺,评论转发。

17日,警方公布调查结果:“犯罪嫌疑人江某出于在朋友圈内博人眼球、引发关注的目的,杜撰并编发了8岁小学生坐公交车被暴打受重伤的虚假信息,帖文内容纯属子虚乌有。”在视频里,江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悔不已。

一夜之间剧情反转,这样的戏码在互联网上也是太常见了。按理说,见多识广的资深网民不应该被这种谣言轻易击中,尤其是这边厢说公交车上的司机、乘客及时出手阻止,将嫌疑人扭送派出所,那边厢又说孩子被打得七根肋骨、鼻梁骨折,甚至要摘除一个眼球。试问,这种伤害程度需要打多久,打多重才能形成?在派出所里的那一段“孩子母亲手刃仇人”实在编得太离谱,一个涉嫌故意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怎么有可能与被害人家属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商谈呢?

试着问了几个转发过该帖的网友,回复大多是:“哦,这么长的帖子,没仔细看”,“挺靠谱的朋友转的,应该是真的吧?”,“假的就好,万一是真的呢”……诸如此类。总结起来不外乎:碎片化阅读+从众心理。于是乎,他们在不甚明了,将信将疑之际,就选择信了、转了。只是,他们都没有想过,朋友圈里都是你认识的人,你认识的人也都是信任你的人。亲朋好友基于对你的信任,才把谣言当作了真相,此时,你已变成了谣言传播的帮凶。

网络的清朗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和治理!随意的一个转发,无论主观上怎么想,客观上,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一个资深网民,当你将信将疑的时候,发,还是不发?不仅考验你的网络常识,更考验你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如果你真觉得这条帖文真假难辨,那不妨再等一等,真相很快就会公布,正如这一次!

(原题为《资深网民,为何被谣言轻易击中》)

编辑:王继伟

新闻推荐

告别十余年“肆意生长”电动自行车将迎新国标

据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张辛欣)工信部、国家标准委16日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报批稿向社会公示。新标准对车速、重量、外形、电池等关键指标严格规定,明确电动自行车主要用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