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潮流”事件与高考1977
□斯惟
本月媒体报道了两条新闻,关联着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两个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着当时中国千千万万青少年的命运,其中包括我的命运。
这两条新闻,一个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一个是当年“反潮流革命小闯将”黄帅病故。
恢复高考40周年的消息报道在前。1977年的12月,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全国570万名考生走进考场,13届学生一同参加考试,最终27万名考生脱颖而出,我有幸是其中之一。本月4日—8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特别推出五集纪录片《高考1977》,回顾了那场改变一代人命运的高考。那些天,微信里的大学同学群非常热闹,同学们晒出自己当年的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回忆当时的考试场景、校园生活,追忆和感慨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
第二条新闻紧随其后,12月10日,当年的风云人物黄帅因患癌症病故,享年57岁。1973年,黄帅是北京市的一个13岁小学女生,因为提意见被老师打压,投书报社寻求支持。当时江青集团正好需要在教育界树立一个“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典型,于是黄帅被利用,黄帅日记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发表,黄帅被标榜为“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全国掀起“打破师道尊严”的浪潮。如今黄帅病故的消息一出,微信里的中小学同学群又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回忆当年“反潮流”时候学校的乱象,追忆和感慨荒废的学业。
从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而言,黄帅“反潮流”事件在前,恢复高考在后。两个新闻引出许多尘封往事,我作为黄帅的同龄人,作为两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回忆过往,百感交集。
1967年,9月的山城重庆酷热难耐,我顶着自家的小竹椅走入了小学大门。那时是文革初期,重庆武斗激烈,学校的桌椅板凳都残缺不全。老师发了油印的几页纸作语文课本,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一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在不识几个字的时候,就开始大段大段地背诵毛主席语录。学校三天两头停课,学生自由生长,五年小学时光在放养中度过。
1972年进入初中,当时邓小平上台主持工作,教育秩序正慢慢恢复,我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但是第二年就发生了黄帅“反潮流”事件。“反潮流”之风很快刮到我们学校,我们就在语文周老师的课堂上反了起来。
我们是一所新建中学,老师从四面八方抽调而来,周老师是其中之一。那时周老师二十五六岁,北京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周老师为人潇洒,没有老师架子,讲课思路发散,喜欢天南地北神侃。他见多识广,语言表达能力强,一口京味普通话,很受学生喜欢。但“反潮流”之风一来,本来无意管束学生的周老师更管不住学生了。周老师的课堂上,充斥着嗡嗡的讲话声和随意跑来跑去的同学身影。作为很受周老师看重的学习委员的我,为了表明“反潮流”的立场,也在课堂上公然看起闲书。而且按我当时的理解,“反潮流”不仅要不好好听课,还应该和老师作对。喜欢神侃的人终究不会很严谨,一次当周老师侃到鲁迅,侃到孔乙己,说得口顺,随口说孔乙己最后死在了破庙里,这被我逮住了把柄。我赶紧给身边的同学说,鲁迅不是这样写的。那个同学立刻高声嚷嚷开来,有同学起哄,周老师当场非常难堪。我当时有些小得意,觉得自己还是“反潮流”了,但同时也困惑,老师难堪的表情让我内心不安,有些内疚。
现在反思,黄帅是一个被人利用的无辜少年,但黄帅事件则对更多的无知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加上当时全国闻名的张玉琴事件和张铁生事件,全国教育搞得一片混乱。
后来,学校又流行“开门办学”,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学工学农学军。高二年级,我进了学校办的中医班,整整一年时间,都致力于学习汤头脉象。
小学到高中的十年,恰是文革动乱的十年,有点生不逢时。
1977年7月走出中学校门,由于哥哥尚在下乡,我以“多子女身边留一人”的身份留城待业,每天以看闲书打发时光。
也就在1977年那个炎热的夏末,坊间开始有恢复高考的小道消息流传。我浑然不觉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学校,我当时的人生理想是能当一名电工。但这消息令我的父母振奋,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生。一天,父母郑重而兴奋地给我说,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想上学,我想当工人。这回答让父母有些意外,他们很快调整情绪,语重心长地开导我,我们这样的家庭,不会搞什么关系,无法帮你实现电工梦,甚至无法为你找到什么好工作。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公平竞争的上大学机会,我们不该放弃。我拿不出更强有力的理由反驳父母,只好同意参加高考。
身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母亲找来一套初中到高中的课本。翻开课本复习,才发现我的文化课学业基础如此之差,我仅能勉强完成初中二年级的数理化作业。父母分析研判后,决定我转向文科。在父母的辅导下,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强化复习训练。
带着完成父母交办任务的心情,我走向了高考教室。在教室门口,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教室里坐着我的三位老师,政治老师、外语老师和化学老师。后来才知,那一年,师生同考、父子同考的现象比比皆是。
结果,我考上了!那年我17岁。我是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的极个别人之一。在大学,我是本系年纪最小的学生,年纪最大的同学已经34岁。敬业的老师,优秀的同学,优良的学习风气,使我在大学里得到了很好的成长。我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开拓了视野。我人生的命运,由1977年那场高考而改变。
而那场高考,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以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为原则的高考,为一代代中国学子提供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中国由此也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时代。
“反潮流”事件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两个历史事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分别起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作为两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我更能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社会的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社会的良好运行,才有个人生活的正常幸福可言。于是,面对而今日益强盛富足安定和谐的国家,尤感欣慰和珍惜。
新闻推荐
事故发生,两名驾驶人私了回家 数小时后,一人因颅内出血身亡 监控显示,大货车电动车双双闯红灯
本报讯(记者何沛)近日,在胜利东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与一辆电动车相撞。令人叹息的是,事故双方在私了后,电动车驾驶人回到家中因颅内出血,最终不治身亡。据了解,事故发生后,电动车驾驶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