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顶包神器”之下师生相斗只剩一地鸡毛

华西都市报 2017-12-26 04:34 大字

◎蒋璟璟

近日,记者发现在网店上不少售卖手机模型的商家打出了“‘上交\’专用神器”的广告语,售卖的手机模型也由过去的黑屏“升级”为可亮屏、可开机。商家们的广告语如出一辙:“放心上交顶包神器”“开学小目标手机不用交”。部分商家透露,购买这种模型机的人群中,学生占很大比例,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收手机时,避免交真手机而买来“顶包”的。(北京青年报)

亮屏假手机,成学生顶包神器。这喜剧感十足的一幕,当真应验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事实上,一些学校“上课收手机”的做法,本身就引发了许多争议;而今,学生们以假乱真的投机伎俩,更是让这场师生“攻防战”变得看点十足。所谓师生相处,演变成这般勾心斗角的局面,着实让人颇多唏嘘。

面对学生用假手机顶包的行为,有学校负责人表示“上交手机不是目的,希望学生不做低头族”。置之于现实语境下,这一回应可谓耐人寻味。因为我们知道,不少学校除了“上课没收手机”之外其实什么都没做,在这一前提下,所谓的“手段”实质上也就成了“目的”:当课堂的吸引力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手机”对学生们的诱惑就永远存在。

相当长时间以来,课堂之中的管制与反制,一直都在上演。只不过,到了如今阶段,双方的博弈过程,正发生着某些微妙变化。那就是,学生们作为“消费者”的身份色彩越发凸显,其具备可观的购买力,又背靠着庞大、发达的商业市场,因而总能购买到相应的“服务”或“神器”来应对校方的强势管束——无论是此前备受关注的大学生雇人替课现象,还是此番曝出的学生上交假手机顶包,其背后核心逻辑皆是如此。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随着学生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其对市场的反向影响变得越来越大。特别在各个电商平台,各式以学生为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和“产品”层出不穷就很能说明问题……但凡有需求便有供给,可问题在于,许多被市场所捕捉的所谓“需求”,往往是不合理甚至是存在道德瑕疵的,由此所衍生的,诸如“代写作业”“顶包神器”等电商爆品,也注定难逃非议。

对于学生等不成熟消费群体所反馈的“需求”,网店卖家几乎完全投其所好、照单全收。这种只顾生意好坏不讲道德正确的营商策略,无形间造成了一系列的乱象。一方面是学校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们与市场的暧昧“合作”,这之后师生间无休无止的明争暗斗,只留下一地鸡毛。

新闻推荐

情侣为8万元卖掉亲生女儿 生母后悔自首、生父赌博输掉7万

8万元,一对深圳的情侣将9个月大的女儿卖了。临行之前,孩子母亲提出和买家一起陪孩子到天津,双方在火车上思虑再三都觉得有些后悔,最终在途经北京时报警自首。而孩子的父亲拿着卖孩子的8万元钱到澳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