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消费理念悄转变 买卖“二手货” 最近有点火

大江晚报 2017-11-29 02:48 大字

“双11”过去了,“黑周五”的商品还没发货,“双12”的促销又开始了。虽然很多消费者发誓再买就“剁手”,但是看到实惠的商品,又控制不住“买买买”。等收到货后,大家又发现,其实很多商品都不是特别需要。用了一次不能退,丢掉太浪费,送人又不是全新的。这个时候,一些市民开始将目光转向二手交易平台,直接将闲置商品变现,或是进行物物置换。

买卖“二手货”最近有点火

其实,二手交易平台并不是新鲜事物,和电商平台一样,也已经有十余年了。成立之初,并没有受到太多市民的追捧。但是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力推二手交易平台。而很多消费者的理念也开始发生转变,在售出自己不要的闲置商品的同时,也开始愿意尝试使用别人用过的“二手货”。目前比较火爆的二手交易平台已经达到十余家,如闲鱼、转转、爱回收、京东优品、回收宝等。

早在今年1月初,京东二手电商平台“京东优品”上线;4月18日,腾讯宣布向58集团旗下的二手交易平台“转转”投资2亿美元;不久前,阿里巴巴宣布,将闲鱼打造成阿里巴巴的第三个万亿级平台,投入10亿元打造分享型社区。受此影响,二手交易平台迎来爆发式增长,仅闲鱼就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活跃卖家达1600万。

昨天上午,记者打开闲鱼二手交易平台,看到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有销售,小到母婴商品、衣帽鞋服,大到手机电脑、家电家具。一些已经使用过的二手商品,根据新旧程度,价格是电商平台的1—3折。而一些未拆封的新品,价格也就是电商在售价格的5—7折。如果用心淘的话,还是很实惠。

消费者生活理念悄然转变

以往,对于很多市民来说,使用别人用过的商品,还是存在抵触心理的,特别还是陌生人使用过的。但是如今,在大家看来,网上买卖闲置商品,是一种绿色消费理念,可以让资源再利用。

“我以前从没有登录过二手交易平台,今年搬家的时候,发现家里有很多宝宝用品都没拆封,就不能使用了,开始想着就去二手交易平台给处理掉。”家住白金湾小区的金女士在完成注册以后,就开始将一些物品放在平台。“很快就有买家和我联系,同城交易,直接来我家取货,当面确认收货,没多久钱就到账了。”金女士笑着说,本来打算扔掉的商品,直接变成现金了。尝到甜头的金女士,开始将更多的闲置物品放在网上销售。“对于买家来说,价格实惠,对于我来说,变废为宝,现在我自己也会在平台淘一些实惠的商品。”金女士表示,她身边已经有很多人手机里都有二手交易平台的APP。

“‘双11’买了很多东西,有些衣服穿了一次,发现不太合适,也不能退货,扔了太可惜,我直接挂网上了,2天以后就完成了交易。”市民小李介绍,衣服是900块钱买的,580块钱卖掉的。“这很正常,毕竟使用过的,如果闲置在家,一分钱都没有。”小李表示,她手机里有两款二手平台APP,既卖自己的闲置商品,也会淘一些别人不用的闲置商品,这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在小李看来,网上买卖二手商品,也已经是一种潮流。

交易也要多留心

二手交易平台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很多市民,也让一些闲置商品变废为宝。但记者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也存在一些漏洞和“潜规则”,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时,也要多加留意。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能看到各种奢侈品在售,有些说是个人闲置,有些说是工厂直供。这个时候,消费者就要多留心,因为有些假货,是很难辨别的,而找专业机构鉴别也很难,此时,消费者就不能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同时,因为二手交易平台多是个人与个人交换,这个时候商品的质保就成了问题。“我之前花300块钱买了二手手机,可是用了1个月就坏了,卖家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最后我只能自己花钱修,因为事先并没有对此进行沟通。”在一家私企工作的张女士就上过一次当,此后,她在二手平台购买商品时,就不敢轻易对电子商品、家用电器下单。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说,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商品的确鱼龙混杂,售后质保也存在问题。因此消费者在交易时,首先要选择实名认证并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型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此外,除了看价格,还要选择交易记录评价好的买家和卖家;还要尽量选择线上交易并使用快递交货,买家在未完整收到货物的情况下勿提前确认收货;最后,保留好聊天记录,以便维权。记者 汤荣汛

新闻推荐

手机号码被“低消” 运营商难脱干系

辛辣点评□内蒙古马涤明旧号码莫名其妙被“低消”近一年,新号码尚未使用就被迫数次交费。历时一个月,沟通十余次,不但投诉无果,交费记录离奇“失踪”……若非记者亲身经历,很难想象在呼和浩特地区,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