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交通礼让,要倡导也要约束

德州日报 2017-07-07 09:57 大字

礼让是一种姿态,体现为一种内在素养,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润滑剂。就安全文明交通而言,“礼让三先”的理念倡导了50多年,交通法规也就“不按规定让行”作出相应规定,但现实中车辆“抢跑”现象并未绝迹,而“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现象同样常见,既影响交通秩序顺畅,又滋生安全隐患,由此引发的事故和冲突也时有所闻,礼让的价值和必要性越来越为社会各方所普遍认知。

为促进礼让成常态,各地从宣传、制度、执法、技术等各个层面作出了积极努力,诸如加大执法巡察力度、志愿者上路引导、人脸识别技术应用、3D斑马线提醒,等等,正向效果也显现出来。将“文明礼让”列入驾培重点,理论考试增加“文明礼让”内容,路考增加安全文明行车意识考核,出现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不主动避让行人等行为评判为不合格,既体现出源头治理思维,又将礼让上升到规制约束高度。

无论是驾驶人之间还是驾驶人与行人之间,礼让是双向的,也是互惠的,可以达成文明有礼、安全有序、和谐共赢的理想局面。尽管礼让属于道德素养范畴,但完全依赖公民个体的自觉自律显然并不现实,制度约束、技术限制、依法惩戒等他律措施必不可少,而在驾考环境设置礼让“关卡”,让礼让成为具有约束力的规矩,促成对文明交通规则的敬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则不失为堵与疏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的有益尝试。

礼让是可贵的道德修养,是文明社会的应有风景,也应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公民责任。交通出行如此,其他领域同样也不例外。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不懈地倡导、宣导、引导,也要求公民个体摒弃利己主义,增进利他理念,秉持共建共享共赢思维积极主动呼应。从提倡自律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既有柔性倡导也要硬性约束,倒逼礼让渐成公民内在自觉,继而形成全社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明循环。

□秦仲

新闻推荐

经济区项目提速积蓄发展新动能 30个重点技改项目顺利推进

本报讯(记者王晓丽通讯员郭卫杰)马石油总投资5400万美元的国际化智能生产线正式投产,亿斯特管业总投资4000万元的防腐护栏项目基本完成,光大机械飞轮壳智能加工中心生产线等30个重点技改项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