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人民网连怼王者荣耀变农药

济南时报 2017-07-05 14:42 大字

腾讯现象级的产品《王者荣耀》正在陷入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

这两天,人民网连续发文抨击,质问《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文中不乏毒药、砒霜、负能量这样的狠词,呼吁社交游戏加强监管,将这场风波推向了高潮。受此影响,腾讯股价一度暴跌5%,市值蒸发逾1300亿港元。

7月4日开始,腾讯上线实行《王者荣耀》最严新规,规定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超出时间玩家被强制下线。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腾讯正在试错,甚至以自断财路为代价,这也成为股价下跌的导火索。

人民网连怼王者荣耀怒批“毒害”人生

“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上个月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怒怼《王者荣耀》,蒋老师称:“我比很多家长都要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的样子。”

这两天,王者荣耀又被“怼了”,并且这次“开腔”影响有点大。

7月3日,人民网发表社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文章称,《王者荣耀》不断释放负能量,给孩子施加了不利的影响。

面对人民网的指责,腾讯4日上午发文进行了回应。腾讯称,不会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王者荣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4日下午,人民网再次发布文章——《人民网二评王者荣耀: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连续批评让《王者荣耀》直接走到了“风口浪尖”。

文章称,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文章指出,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但是文章抨击的第二个问题,才是目前的重点。

4日,腾讯控股出现大幅跳水,一度跌近5%,市值蒸发超1300亿港元。

被诟病危害青少年“王者”四面楚歌

作为腾讯的拳头产品,《王者荣耀》足够辉煌,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月流水达30亿元,卖皮肤一天赚1.5亿,一季度收入“打败”94%的A股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造富神话不断上演,《王者荣耀》团队年终奖1个亿,负责人年终奖2个亿,“王者荣耀之父”姚晓光豪掷9800万元香港买楼。代练月入5万,游戏主播年薪2000万。

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被广为诟病,有媒体报道,《王者荣耀》玩家中,17岁以下玩家数量超过3600万。过度沉溺让青少年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悲观消息也屡见报端,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此外,《王者荣耀》架空和虚构历史也争议颇多,比如荆轲是女的、刘备拿枪、兰陵王是个刺客、周瑜和张飞变成了反派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6月以来,有关《王者荣耀》的负面消息不断涌现,比如学生花费几万元为这款游戏进行充值;学生因为不被允许玩游戏而跳楼等等。这些消息的主体基本都是学生群体。

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一系列媒体也在日前对《王者荣耀》进行了批判,称这款游戏“不断在释放负能量”,并表示对“社交游戏”的监管刻不容缓。一时间,《王者荣耀》在舆论层面上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加强监管防范沉迷需防商业利益作恶

众怒之下,腾讯不得不在近期推出相关监管举措:作为史上最严禁令,包括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三部分。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还将陆续增加“未成年人消费限额”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

对此,人民网评论表示,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评论认为,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即便几年前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但监管的滞后性仍旧明显。是否强化游戏审核?如何建立游戏监管规范?可否实行手机游戏分级制度?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论证、出台并落实。“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游戏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让研发者一人说了算,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

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如果一款游戏埋藏了“魔鬼的种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害人害己。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正如一知名企业所坚持的,“不要作恶。我们坚信,作为一个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馈——即使我们要放弃一些短期收益。”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

[点评]

靠什么阻断“荣耀们”的引诱

在电竞市场开疆拓土的《王者荣耀》正面临着社会视域的拷问。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者荣耀》依托社交延展达到如今“爆款”成就,却也使青少年沉迷游戏更易形成群体效应,广州某17岁少年连打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等新闻并非偶然。随着游戏产业野蛮式扩张,青少年被游戏毒害的案例不绝于耳。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款游戏,何以会引发如此多的“悲剧”,不少人将责任推给了《王者荣耀》,认为马化腾应该负责。且不说马化腾有无能力戒了玩家的“瘾”,即便其关停了这款游戏,试问玩家们的游戏“瘾”就会因此而终结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游戏本身错了吗?盈利与否是评价一款产品成功与否的直接标准,资本市场的逻辑却难免与社会伦理“碰撞”。事实上,基于“契约理论”建立的现代资本市场,便以个体自由的部分让渡实现集体自由,这是资本盈利与伦理规则间的必要选择,也是社会组织得以维系的根基。

腾讯防沉迷系统措施已于7月4日实施,但规定出台能否真正杜绝青少年沉迷游戏的问题,还只是面对舆论的“缓兵之计”,仍有待考量。毕竟,游戏厂商的母体决定了其以资本玩法为先的判断,未来,如果只是跟监管捉迷藏,将从举步维艰到寸步难行。

技术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手段,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总有其局限性。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给了孩子充满爱的环境,让他们的社交、情感、陪伴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否则,哪怕不让他们玩王者荣耀,他们还会找到其他“荣耀”。

(综合中新社、人民网、界面新闻等报道)

新闻推荐

玉东近20亿投建“棚改” ●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可安置2565户●下久岭项目已完成5栋楼70户基建、2号配套用房主体进行内装

富安居城中村改造项目,挖掘机在作业7月1日,玉东新区和睦南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机器轰鸣,钩机忙着对一座小山挖掘取土,推土机则将泥土往低洼地回填,建设者们在加班加点工作中,力争项目早日建成……这是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