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我和两位诗歌兄长韩东于坚的故事

广元日报 2017-06-25 04:05 大字

?姜红伟

在20世纪80年代,吉林有一家文学刊物在诗歌界名气很大。无论是它的前生——《长春》文学月刊,还是它的今世——《作家》文学杂志,它们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和繁荣上都为中国当代诗歌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发现和培养了本省的徐敬亚、王小妮、吕贵品、兰亚明、钱万成、宗仁发、孙文涛、郭力家、陈琛、赵培光、黄云鹤、冷杉等一大批青年诗人以及外省的李亚伟、万夏、杨黎等一大批代表诗人。

1988年4月,《作家》出版了诗人自选诗专号。在这期诗人自选诗专号上,刊登了公木、邵燕祥、叶文福、程宝林、宗仁发、王小妮、吕贵品、李亚伟、周伦佑、杨克、曲有源、郭力家等人的诗作。另外,在作家谈创作栏目里,刊登了于坚、韩东的《在太原的对话》、唐晓渡、王家新的《再度孤独:青年诗人创作一瞥》。

在这本诗专号上,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于坚、韩东的《在太原的对话》。1986年9月,《诗刊》在太原举办了第六届“青春诗会”,参加者共计十五位,均是在诗坛上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于坚、阿吾、伊甸、李晓桦、宋琳、韩东、吉狄马加、翟永明、阎月君、车前子、张水舟、老河(陈建祖)、潞潞、葛根图娅、张锐锋。于坚、韩东的这篇对话,就是他俩9月在太原参加青春诗会期间的谈话,主要内容就是谈论各自的诗歌观点以及对当前诗歌的看法,很有真知灼见,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诗歌文献。

说起韩东,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1982年8月,在新出版的《青春》文学月刊上,我第一次读到了韩东的诗歌《山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首诗。1986年8月,我和我的诗歌兄弟南岛从盐城坐飞机去南京参加《春笋报》文学夏令营暨全国中学生文学创作大奖赛颁奖典礼。有一天,报社安排去燕子矶的一个轮船上游玩。十分巧合的是,在船上,我们竟然遇见了韩东的哥哥、《青春》编辑李潮和韩东的小兄弟、诗人小海。我突然产生了想拜访韩东大哥的想法,于是和他们说了。结果,很不巧,韩东当时去外地了,没在南京。对此,我非常遗憾,错过了与自己的诗歌偶像见面的机会。

说完了韩东,我再说说于坚。

1985年11月末,我在筹备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的时候,给青年诗人于坚大哥寄去了一封信,并寄去了几首诗作。在信中,我邀请他当《中学生校园诗报》的顾问。很快地,他就回信给我:

红伟:好!

上次的诗收到了。

你的诗怪。但少空灵之气。

你创办报纸,很要精力,望好自为之。

我,凡人也,素不喜露面出头。望弟另请高明之辈。

朋友,是愿意交的。只是,顾问之类万万不可。

顺利!

于坚1985年12月14日尽管,于坚大哥拒绝了我的要求,但是,他的真诚、他的直率却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从此,我在心里便把于坚当成了令我尊敬的一位诗歌大哥。这种“情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保持到现在。

于坚大哥是一位很豪爽的大哥,乐于助人,为人仗义。在我几次求助的时候,他“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了我很大帮助。2012年6月4日,我给于坚大哥发去短信,请他为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捐赠诗集,6月16日,我收到了于坚大哥寄赠的诗集《诗六十首》,在诗集的扉页上,是他的亲笔签名:赠姜红伟及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

尤其让我最最感动的是,2013年11月份,我完成了长篇诗歌史料著作《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1981——2014)》一书。在选择为这本书作序的人选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于坚大哥:因为他不但是《大学生诗苑》的老作者,而且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诗坛上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大诗人。因此,当我将书稿发给他请他为这本书撰写序言时,于坚大哥欣然应允,并在百忙中很快就寄来一篇文章《历史不该忘记》当作代序。捧读这篇精彩的为我的书稿提升品位的序文,我掩饰不住地欣喜若狂!

新闻推荐

■名人新作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Ⅱ》告诉你 如何解决生活中众多难题

当你在情感中被女友责怪、被父母逼着相亲,当你在职场中面对着失业、领导给予的黑锅时,当你在生活中对熊孩子束手无策时,乐嘉表示,以上都能轻松解决。最新出版的《跟乐嘉学性格色彩Ⅱ》可以帮读者轻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