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防溺水关键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徐剑锋

安庆晚报 2017-06-21 12:01 大字

一年又一年,学生溺亡的“夏日悲剧”又重演了。

一个基本共识是,防溺水必须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这几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防溺水教育从未停歇过,可问题在于,这类教育拘泥于简单枯燥的说教,常常被未成年人当成“耳旁风”。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最大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一颗好奇之心,“叛逆”的性格常常会令学校和家长“防不胜防”。因此,防溺水教育应化僵化的教条执行为“润物无声”的贴心交流,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或模拟情节预演,由浅入深地告诉其“危险地带”在哪里、“风险游戏”有哪些、“为什么不能做”、“即便要做应当怎么做”,不断补齐安全教育、急救和逃生知识的“公共缺陷”。

防溺水是个长线的链条,还需补齐公共责任的“短板”,加快构建“社会共治”的“立体防护网”。当下而言,无论是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还是加强对危险水域的社会监管,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需要不断加大公共投入,切实拿出有效措施,多方发力、多管齐下。

溺水悲剧频发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追根溯源,大多数孩子属于“旱鸭子”,想玩水就只能私自“下河”。于此而言,防溺水不仅要让孩子具备最起码的“懂水性”技能,而且还应创造一个“下水”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障碍。一方面要强化游泳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游泳技能,无疑能为生命的保障多设置一条保险带,也可大大减少和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不该缺位。实际上,诸如游泳等很多所谓的技能,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人们的一种生存和自救本能。让人人学会游泳具有多重现实意义,亟需学校和家长积极创设条件,在教会学生游泳和如何施救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大力构建“亲水体系”。可结合小区配套设施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主力、市场主体的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收费低廉的游泳场馆,尤其要鼓励和引导开发商多建小区游泳池,让孩子在安全中戏水消暑。

一个又一个血的教训,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能否换来自救能力的提升、“亲水体系”的推进?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关键在于社会各方是否履行和落实了公共责任,我们需要的是把未雨绸缪的功课做足做好。

新闻推荐

开发区财政局到第一书记任职村现场集中办公

本报讯(记者李萍通讯员郄艳丽周琛浩)为促进第一书记任职村综合实力提升,以“集中办公月”活动为契机,日前开发区财政局局长杨佃农、副局长孙大伟、李如强及工作人员一行4人到第一书记任职村朝阳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