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依托“宝玉挨打”探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纪念1987版《红楼梦》开播30周年

兰州日报 2017-06-18 04:11 大字
一九八七版《红楼梦》剧照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情和原著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夸张”,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而宝玉的父亲贾政的教育方针主要是打骂。根据这一思路,当我们破除偏见,重新阅读“宝玉挨打”这段文字时,不难发现作者写的实际就是贾政用打骂来教育宝玉的一个充满戏剧化的过程,当然其中蕴涵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从深层来看,宝玉之所以挨打,并非贾政不疼爱这个儿子,主要是父子之间人生价值的不同。贾政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而宝玉偏偏拒绝成材。贾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得过且过。在贾政看来,宝玉的思想里充满了颓废。这种人生观的冲突,最后演变为一场暴力冲突,贾政不仅要用语言和态度,而且还要用板子和绳索来教育宝玉。

贾政奉行的一套通过打骂教育儿子的方式,是不被贾母、王夫人等认可的。虽然都希望宝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但她们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和贾政显然是不同的。贾母和王夫人对于宝玉只是一味地溺爱,她们的教育方式是放任自流。

宝玉挨打后首先出现的是王夫人:她抱住板子,接着用痛打宝玉有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来警告贾政。但是,这样劝解显然没有奏效。王夫人又用夫妻的情分以及和宝玉之间的母子的情分,来感化贾政,并以死来坚决捍卫宝玉。这次显然奏效了。贾政听了这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坐了,泪如雨下。”而王夫人粗略地检查完宝玉被打的情况后,心疼得失声大哭,一声声喊着“苦命的儿啊!”这一喊,又带出了死去的长子贾珠,提到贾珠,才真正触到了夫妻俩的疼处,这时的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王夫人的出现已经使贾政那种武力训教中途夭折了,贾母的到来更使形势急转直下:原本贾政惩罚宝玉的行为也变成了贾母声讨贾政的行为:王夫人出面阻止丈夫,话说得还比较委婉,还是肯定贾政打宝玉的初衷是对的,打也是应该的。可是,贾母则完全不理会贾政教育儿子的大方向,她只是一味地袒护自己的孙子。说:“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贾母征服贾政的手段,正是贾政想要实施在宝玉身上的手段,这就是传统的孝道。正是孝道,使贾政处于彻底被动的地位。作父亲的管教儿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贾母偏偏站出来进行干涉。而贾母教训儿子贾政,按照孝道来说,就像宝玉的被动挨打一样,同样只有服从的份。

说到底,“三纲五常”是只讲服从,不讲是非的:在“君臣父子”的等级关系中,服从是第一位的,是非是第二位的。当服从与是非产生矛盾时,宁可不讲是非,也要强调服从。而且,越是这样毫无道理,无需说明的服从,越能体现封建纲常和孝道的力量。所以贾政和贾母一旦走向对抗,他必将失败!贾母和贾政这场母子之间争夺教育权的激烈斗争,终于以儿子的惨败而告终。

贾政不仅在母亲那里失败了,在宝玉这里也失败了。贾政本来是想教育宝玉,结果自己却成了贾母教育的对象。他本来是想通过毒打来改变宝玉,而宝玉在挨打以后,却更加与父亲隔阂了。如果说贾政在母亲那边的失败,是因为要信守孝道,他本来有理由反驳,但传统观念不允许他反驳,这样,他的失败还可以在自身之外,找到一个可以推卸的理由;而在宝玉这边,贾政的失败,就只能从自身找理由了:作为一个父亲,他并不了解宝玉的情感和需要,用现在的话说,贾政和宝玉之间有着很深的代沟,他们之间缺乏起码的沟通和交流。贾政对宝玉,动辄训斥,甚至臭骂。他拒绝用父子的亲情去感化,也拒绝启发式的诱导,而只是一味地打骂。事实证明,贾政的严酷,实际和贾母、王夫人的纵容一样,最终都是失败的。

在这里,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集中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贾政、贾母、王夫人等人物的对话描写非常成功,完全符合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处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一个背离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实质上是贵族大家庭中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者的一次镇压,它入木三分地反映出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尖锐。

“宝玉挨打”这件事显示了曹雪芹卓越的叙事才能:借一件大事的叙述,淋漓尽致地同时展现多人的性格。“宝玉挨打”前前后后卷入的每一个人,上至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主子,下至宝钗、黛玉、袭人等小姐、丫鬟,无不纷纷亮相,这一事件成为作者集中笔墨展示人物风采的一个难得机会。尤其是在面对同一事件时,运用对比手法: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更容易在相互比较中见出各自的性格面貌。

《红楼梦》里与贾宝玉形影不离的人不是林黛玉,而是袭人。小说对袭人的描写没有仅仅停留在他对宝玉无微不至的关怀上,而是进一步地向深处挖掘:袭人全心全意地照顾宝玉的一切,从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事。可是她是从封建正统立场出发的,这就注定她与自己所关怀的人发生无数的矛盾、误会和冲突。袭人一心想把宝玉引上“正路”,但她毕竟只是个丫鬟,她只能以自己的身份所允许的方式去与她全心全意所关心的人作斗争。尽管谁也没有因为宝玉挨打而对袭人有所责备,但她却不这么认为,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可又感到十分委屈。从封建伦理道德的立场来看,袭人这种忠仆的形象是非常高尚、动人的。

尤其重点突出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不同性格,其言行就有很大不同:宝钗上场后对宝玉关怀备至,好言相劝。通过她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她很会做人。而黛玉上场后只是默默掉泪,显得内向、深沉而又含蓄,并且充分理解宝玉的所作所为。作者将二人置于同一尖锐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她们对宝玉挨打这一典型事件不同表现的具体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薛宝钗是一个八面玲珑、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她深谙世故、工于心计而又不露声色。在贾府中巧妙地周旋敷衍,如鱼得水;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感情纯真、与贾宝玉有着相通的叛逆心性的贵族少女。通过言语、动作、表情、心理的白描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有各自不同的言语、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这就使人物形象有了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个性特点。

开启华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学宝库,不难采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唯有一部《红楼梦》人人推崇,堪称绝唱。不愧为经典佳作之中的经典!

新闻推荐

司机高速路上拍蚊子酿车祸

14日傍晚,正在雍六高速巡逻的南京高速八大队交警郝大卫发现前方车速缓慢,并有逐渐积压的趋势。前方应该发生了事故或是车辆抛锚。郝大卫便加快车速向前寻找,果然在前方两公里处发现一辆小车撞在中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