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美好的婚姻何苦让彩礼绑架

济南时报 2017-06-15 14:06 大字

□本报记者 徐敏

这些天,那个“新娘要八千八百元下车费”的新闻几度上了热搜。结过婚的人可能都想吐槽一下,不管是吐槽糟粕的彩礼风俗,还是略显卑微的女方父母,或者是一冲动就打人的新郎。

不过,这次很明显,站在男方的声音比较多。按照传统的观念,娶媳妇就是要花钱没毛病,毕竟不是爷爷娶奶奶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用了半头猪的年代了。但毛病是这女方临门一脚要钱的方式实在是欠妥。尴尬的是,新郎一把把新娘从车里拽了出来训斥了几句后,婚礼如期进行,女方父母却始终没吱声,既没继续提要钱的事儿也没有站出来说话给女儿撑腰。很难说以后这嫁过来的姑娘在婆家日子好不好过。你们家可以要钱夫家也可以拿钱说事啊。

彩礼的习俗虽然没有婚姻那么久,却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实,彩礼文化十分复杂和繁琐,在古代,相亲之后双方都觉得合适,男方要做的就是准备各种礼了,礼要分三次送,分为定礼、聘礼、财礼。定礼要送珠宝、首饰、绸缎、茶叶和樽酒;聘礼要送三金:金钏、金镯、金坠;财礼就是银子。聘礼除了三金之外还包括六样俗礼,分别是是尺子、梳子、镜子、剪刀、算盘、都斗,这些俗物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比如算盘是要让新人懂得理财之道。这些程序不可谓不复杂,到了讲究办事高效率的现代,全都用钱来解决了。

男方送了彩礼,女方也要陪嫁。历史上因为两家谁给谁的钱多而闹翻甚至打上公堂的夫妻也不在少数,比如说流行厚嫁的宋朝,奸臣秦桧妻子的陪嫁就很丰厚。当年秦桧和妻子一起被金兵俘虏,又一起被放还。在返回大宋的路上,秦桧想把妻子王氏甩掉独自谋生,王氏理直气壮地跟他说:当年嫁过来光是嫁妆就价值二十万贯,没什么对不起你的,凭什么想甩了我?按照当时的标准,一贯等于现在人民币一百三十元,二十万贯就是两千多万!怪不得王氏这么盛气凌人。史书记载秦桧听了这顿骂,登时哑口无言。可以说,丰厚的嫁妆挽救了王氏被抛弃的命运。

元朝时,社会上一度流行高额彩礼,忽必烈还颁布了天价彩礼禁令,然而对民间婚礼没有产生任何约束力。比方说小明和小强同时向小芳求婚,小明的彩礼不突破禁令,小强的彩礼则突破禁令,那肯定是小强占优势。求婚失败的小明或许会下作到去衙门举报,说小强顶风作案送天价彩礼,但是只要小强跟小芳统一口径,衙门又怎么能查出来小强是否违规呢?

理性的人们都明白,彩礼、嫁妆多少都和夫妻日后生活的幸福程度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嫁妆中光是家具就连一火车皮都装不下的张幼仪,可谓是罕见的厚嫁,但依然没有挽救她凄凉的婚姻。有些父母心理盘算着嫁女要赚一笔丰厚的彩礼;有的父母积攒半生只为给儿子买婚房;也有父母不再讲究形式上的彩礼或者陪嫁。其实更大的进步是,渐渐淡薄的婚姻中的彩礼和嫁妆风俗,不再给新人在日后生活中埋下可能会踩到的金钱不均衡的雷区。

天价彩礼现象确实很讨厌,但是具体到每一家每一户,它仍然属于老百姓关起门来的私事,法律也难以强插一手。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结婚后不就是奔着两个人白头到老去的吗,既然这样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也是你的钱,为何面对归属两人的同一份财产还有这么明显的分歧呢?

新闻推荐

家有小女 寒 池

“老爸,老爸,快点,快点来呀,这儿有一只花蝴蝶……”女儿甩着她的马尾辫,奔跑在田野之上,如这春日的一朵花盛开在广阔的田野里。女儿已经六岁多了,但有时候,我竟有些恍惚。从那么小小的,慢慢的长成这般模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