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挼馒头

华西都市报 2017-05-04 06:28 大字

□讲述人:吴勉(成都)

我学会了烧大灶,陈班长安排康师傅教我蒸馒头。蒸馒头的第一道工序是挼(ruó,揉搓之意,四川话将其读为ruá)面。每天挼面需两次,发面一次,做馒头前一次。

挼面最安逸的季节是冬天。发面的水可用热水,我挼面就可以躲过早上洗菜。挼不到两三回合,浑身发热,周体通泰,最后大汗淋漓。夏天就惨了。先要赤膊,围上围腰,把风扇放在地上,对着脚吹。挼到最后,完全处于脱水状态。

挼面既是劳动,锻炼身体,也是技艺,照样要讲究身手腾挪,腰腿配合。翻面团时,脚跟要站稳,腰要吃上力;挼面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只能前弓后箭,但又不能分得太开。实事求是讲,当时没有时间擦汗,汗水肯定在馒头里。凡是吃过我挼过的馒头的人,原谅了哈。

每天上午把饭蒸上后,就开始挼面。先把两袋面粉,各50斤,倒在与乒乓桌大小的案板上,中间刨个坑,把周边的面粉按实一下,以防塌方。把老面用温开水化在瓜瓢里,倒入坑中,再一点一点地放水进去。放进去的水,是热水还是冷水,根据季节,热到什么程度要根据当天情况。这就是所谓诀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接下来开始挼,目的是把化成水的老面尽量挼散,尽量混合在100斤的大面团中。100斤的面团是无法操作的,通常把它分成3-4块,分别挼。挼得好,下午的面就发酵得好,发酵均匀,蒸出的馒头就不会出现死疙瘩。

挼好后,案板上一块大面团,拿一张布遮上,有时还要加上一条麻袋。夏天发面只能盖布,冬天必须盖麻袋,还要根据当天的气候、温度决定盖多少,这又是诀窍。水太热,盖太多,下午面都流到地下去了,造成事故。水太冷,盖太少,下午面没有发起来,馒头会蒸成死疙瘩。

下午两点过,面团膨胀了。抓开面团,一股酸味扑鼻而来。这时,康师傅走过来看一眼,到案板后去称食用碱。这是化学的基本知识,让碱去中和面里的酸。究竟他称了多少,我只是看堆头,不清楚几斤几两,这又是他的诀窍。

我这个徒弟娃是不敢问的,问了他也不说。后来他告诉我根据面粉多少放的量,但每次我称了后,他还要来“拿脉”,或抓一点出来,或放一点进去。这个抓的量是最后绝密,我经过几个月侦查到了,是一个变量,不是定量。

碱放多了,蒸出的馒头泛黄,人们要骂,说是“肝炎馒头”;碱放少了,馒头是酸的,还是要被骂:“馊馒头!”

碱被温水化开,倒进被发酵过的面团,大战开始。挽袖子,扎围腰,弓箭步站好。有的老师傅还要往手心吐口唾沫(恶心哇,请忍住)。开始左右手互换,把面团挼过去,挼过来,下翻上,上翻下,左推右,右推左,只见面团上下翻滚。

碱水一遇面团,变成黄色,首先要把黄色挼掉,整个面团看上去颜色是均匀的,这是第一步。这样蒸出的馒头不好吃,还要继续挼,挼如劲道来,四川话讲的是有筋丝,北方话讲的是有黏性,吃起有嚼头。

还要挼,越挼面越白,越挼面越熟。所谓熟,只是手上的感觉,字面上体会不到了。挼到最后,根本不用眼睛看,用手一摸,一捏,就知道火候到没有。

挼得工夫到了,馒头里是均匀的极其微小的蜂窝组织,馒头表面有一层表皮放光,并且是透明的,可以看见里面极其微小的蜂窝组织。小孩通常先撕下表皮吃,很香。

现在机器做的馒头,完全是死疙瘩,就是因为挼得不够。不白就放增白剂,何来表皮,何来透明。

新闻推荐

像炒股一样炒“洋酒” 不到一周亏了61万

听信网上陌生人加微信,像炒股一样炒“洋酒”,投资者一周亏损61万元。4月18日,江苏投资者倪先生向成都商报记者爆料,自己通过微信认识一位“高手”,在其建议下投资某红酒品种,该品种不仅像“炒股”一样...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挼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