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体检结果互认共享,何必能为而不为?

华西都市报 2017-05-04 06:28 大字

□朱昌俊

大学毕业要做毕业体检,报考研究生要做研究生入学体检,找工作要做入职体检,考教师资格证也要体检……毕业季将至,应届毕业生面临考研、求职等选择,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高频率的体检,两三个月内做3到4次体检的人不在少数。体检结果不能互认,导致毕业季频繁体检,不仅增加花费,也对健康存在不利。(齐鲁晚报)

正如报道中所指出的,这样的频繁体检,纯粹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医疗资源不说,也对健康造成伤害,更无形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也正因为此,上个月初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要简化劳动者的求职程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体检结果互认机制。

检查结果不能共享互认,在用人单位看来,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担心求职者擅自修改检查结果,或找“枪手”代为体检,所以多数企业都要求应聘者必须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造假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发生,但造假的比例与可能性到底有多大?首先,为了这种理论上的风险,就要求全部的求职者必须适用这一不成文的规则,社会成本无疑太高,其合理性显然存疑。其次,大学生一般都有毕业体检,在短时间内,企业完全可以对此结果进行互认。

说到底,招聘市场中的“一检制”难以推行,离不开当前医疗机构之间检查结果难以互认共享的大背景。此前媒体就有报道,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各家医院的检查结果互不相认,让病人额外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精力与花费。而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逐步推广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但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就此而言,要完全打消企业对于体检结果互认的芥蒂,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显然更需要做好积极的价值示范。

在今天,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企业,对体检结果信息仍在搞“各自为政”式的孤立确认,已然与共享时代的风气和理念大相径庭。开放医疗检查结果的共享和互认,既不涉及技术上的难题,对应的可能风险也完全可控。究其原因,一部分是惯性使然,一部分还是出于观念和利益的因素在作祟。但无论如何,这种陈旧和僵化的思维与现状,都需要被尽快改变。

新闻推荐

醉酒驾驶被追尾也要担责

本报讯(记者卢琴)4月26日凌晨,在广安城北滨江路上,一辆电瓶车被出租车追尾,但因电瓶车驾驶人属醉酒驾驶,交警判定电瓶车驾驶人依然要承担事故次要责任。据市交警二大队负责处理此次交通事故的甘警官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