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课堂是对学生的过度逼视□朱昌俊
黎青 作
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中出现学校课堂直播画面,引起舆论热议。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的学生则坚决反对,“就算是为了监督学生,但是向公众直播,也太不顾忌学生隐私了。”(4月25日澎湃新闻)
一些家长表示,通过直播能够“见证孩子的点滴”;有的老师也表示,学生的纪律变好了;甚至在校方看来,如此直播也利于在突发事故中厘清责任,可谓是“多赢”。真是如此吗?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全程直播,首先就涉嫌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多数学校直播前都未经家长和学生同意,直播后学生的个人隐私及对应的数据安全则已处于不可控的境地。从教育的视角审视,这又是对教育的一种异化。如果期待以摄像头的督促来完成对学生的纪律约束,那又何需老师的管理?教育本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并加以适当引导,而非借助某种技术进行统一强制的管理。某种程度上,直播就是一种冷血的逼视,学生的一切都被置于教师、家长的眼皮底下,自我空间被压缩,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技术对人“驯化”的局面,就像有专家指出,“很多学生在‘监控\’下可能会进行‘自我表演\’,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只有随时被“监督”,自己才能放心;更有人认为,学生就应该被无条件管理,不该有独立空间。就此而言,看似创新的直播何尝不是某些陈旧教育理念极致化的产物。
除此之外,学校推行这项直播的目的也很可疑。比如报道中提到,学校“需要购买某品牌摄像机才能开直播……观众打赏的话,机主就有收入……”如此多的学校跟进这一直播,其背后是否有利益纠葛?这也不得不引人联想。
新闻推荐
□女报记者赵世彩实习生郑彤彤“裸贷”风波未平,济南有一女大学生又摊上烦心事了:出卖个人信息帮别人贷款,以此收取“好处费”,不过,最终,好处费没收到却欠下一笔债。有专门针对驻济大学生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