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著名作家、市作协主席讲读书故事李一清: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创作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作品改编的电影和戏剧获全国多项大奖……”日前,2017年南充市“书香天府·万卷南充”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昨日,著名作家、市作协主席李一清接受记者采访说,能取得这些成绩,与他常年读书的习惯分不开,他更坦言,“读书比写作更重要。”
A 袖珍字典随身携带 一有时间就自学
走进李一清的办公室,书柜、书桌上随处可见书籍,处处透露着书香气息。“我习惯在办公室放几本书,空闲时间就翻开看看。”昨日上午,李一清讲述他与书结缘的经历。
“能养成读书的习惯,主要还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李一清告诉记者,他的祖父曾做过文职干部,父亲曾跟着一名秀才学了十年,父辈对读书这件事看得很重,从小就告诉他知识的重要性。在他小时候,父亲常常指导他读书,还要求他背诵祖父留下来的《古文观止》和《文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那本袖珍字典,那应该算是我最早的补充读物。”李一清告诉记者,由于家庭原因,他小学毕业后就到农村干农活,从小渴望知识的他,便开启了“自学模式”。为了认字,他总是把家中一本袖珍字典揣在身上,每天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习。因为使用频率高,袖珍字典被他翻得稀烂。
“读完了家里和村上的书后,我便开始到县城找书看。”李一清回忆,老家县城里有一个图书馆,结束农活后,他就带上纸笔,走十余公里路,到县城图书馆看书,一个月如此往返好几次。
B 创作从读书开始 写作种子生根发芽
看的书多了,写作的种子便在李一清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那时候,我常常在脑中虚构一些发生在农村的故事。”李一清告诉记者,开始尝试写作后,他每次去县城都会带上自己的文章,到一位名叫冯升平的老师家中寻求写作指导。晚上,他就留在冯升平家中,点着豆大的煤油灯读书、写作,累了就在冯升平家中的木板沙发上睡觉,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赶回村干农活。经过多年打磨,1973年,他创作出自己的第一篇作品,8000字左右的短篇小说《才能队长》。
“1983年,我从西充县来到南充市区,在《嘉陵江》文学杂志当编辑。”李一清说,当时的编辑室里摆满了各类书籍,无论是等稿还是休息,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拿起书阅读。在编辑室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佛洛依德、康德、尼采等一批外国作家的作品。“原来还有这么好的书,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对于李一清来说,这些书籍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更能开阔眼界。
C 读书成为习惯 创作水到渠成
积累到了、灵感来了,创作自然水到渠成。1986年,李一清开始潜心创作小说。1990年5月,他到当时的西充县青狮乡文化站体验生活,当地村干部发动村民交公粮的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以此创作出中短篇小说集《山杠爷》。1991年,《山杠爷》发表,随后被改编为电影、戏剧,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截至目前,他已创作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部。“只有多看、多积累,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从《山杠爷》到《木铎》,无一不是阅读积累的结果。”谈及过往取得的成绩,李一清直言与他常年读书的习惯分不开。
“我刚看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现在每天依然要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书。”李一清告诉记者,从事文学创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看文学类的书籍,还要拓宽阅读范围,学科艺术有交叉才能碰撞出创作灵感。李一清说,“在我看来,读书比写作更加重要,读了几十年书,读书早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李一清推荐读物
书名:《在切瑟尔海滩上》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内容: 故事以主人公爱德华和弗洛伦斯新婚之夜发生的事作为全篇主线, 穿插了两人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以及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和步入婚姻殿堂的罗曼史, 最后概述两人分手后不同的人生历程。故事内容不时从高涨的激情现场抽离, 从剑拔弩张的对峙中荡开去,扣人心弦,叙事时间安排灵活巧妙,叙事节奏有快有慢。
书名:《树上的男爵》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内容: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完成了小说的讲述,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自我迷失、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小说思维活跃、思想深刻,刻画了现实的种种弊端,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
新闻推荐
阅读净化心灵,文化幸福城市。本报讯4月23日是“书”的节日,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节当天,新华书店西昌书城隆重举办了主题为“书香天府·全民阅读”的读书日活动,以朗读为着力点,向社会营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