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是一种提醒,不是一份热闹
□女报记者 朱洁
对很多人而言,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只不过是提醒“多读书”的日子,它不需要庆祝,更不需要狂欢。“读书”不应该成为一种被标榜的符号,而应该成为自知与自觉的行为。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济南两位年轻女作家,请她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各自在书籍中翱翔的精神世界。
钟倩:每周都读七本书
钟倩,笔名雪樱,80后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她在全国文学创作比赛中多次获奖,其文字隽秀灵动,风格独特,充满诗意与温暖,已出版散文精品集《含泪的绽放》、《泉畔的眺望》。《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曾称赞:“雪樱是一个才华出众的散文作家,钟倩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善良女子。她的文字对社会对人生对心灵都有益。”
我读书,庞而杂,慢亦快,坚持做笔记。前不久,我的第二本散文精品集《泉畔的眺望》正式出版,很多读者评价“文笔清新、视野开阔”,这就得益于我的海量阅读。比如,为了写《那年冬天,张中行在济南》,我先后阅读他晚年的四部文集,梳理他到济南时的心境,才呈现出这篇文章。再比如,写《济南的“苏小小”》,我读过岳南《南渡北归》三部曲,后又领悟陈寅恪研究柳如是的方法,理解力大大增强,将方法灵活运用在主角王秋娘身上,就比较出彩了。
我爱读纸质书,兴趣与好玩是王道,当然要兼具思想性。我每天晨读,每周读七本,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比如,最近在读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又读了唐诺,从唐诺那里又回到马尔克斯,拥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图书馆的常客,我借阅的书籍都不算热门,李碧华、钟晓阳、袁劲梅……她们的书我都读过。我喜欢这种自由畅快的驰骋,甚至把它视为权利来珍惜。对女性来说,有意识读些哲学类、历史类以及公知分子的书,对辨识与思想大有(益。
我经常与青年大学生打交道,我觉得与其劝勉大家多读书,不如自己多创作优秀的作品,用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用生命影响生命。阅读一直都在,它是精神的活水与源泉,要阅读,更要读些有难度的书,养成一种习惯。世界读书日,只是一种提醒,而不是一份热闹。
李月亮:人不读书有饿相
李月亮,高人气自媒体人,畅销书作家,刚刚出版新书《世间最美是心安》。她总是用温柔有力的笔触,探寻有品质有力量的生存之道,通过一篇篇轻松好读又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娓娓阐述我们该如何在这个纷乱嘈杂的世界保护内心安宁。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前几天有个读者问我:特别焦虑怎么办?我说你去读书吧,读书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一来让人内心平静,二来可以充实自己。因为通常我们的焦虑都是来自无法掌控外在世界的无力感,而读书可以使自己内心和实力更强大,强大的人才不焦虑。
书是一个人灵魂的粮食,不读书的人容易狭隘、短见、不平和,精神面貌不好,有饿相。人灵魂饥饿,跟身体饥饿一样可怕,所以我们必须要吸纳各种精神能量,来喂养自己的灵魂。
我喜欢读哲学和心理学的书,这些书读起来有点累,但是最好的灵魂滋补品,能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读多了,能想明白很多事。
我读书特别慢,别人一周读完的,我可能需要一个月。因为每读一本就想把它读透,读出它完整的价值,所以一个字也不想放过。而且读完一本好书后,我会忍不住去找跟这本书相关的信息,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写作背景,都搞清楚才满意。
新闻推荐
喝没喝酒,一测便知本报讯(记者李楷诚通讯员何际传)“我真没喝酒,今晚我就是吃我妈做的‘酒煮鸡\’而已!”烤鸡、白切鸡、清水鸡大家可能吃过,“酒煮鸡”没听说过吧。日前,庞某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为了逃...